日前,连云港海州区法院法官诉前调解了一起发生在堂兄弟之间的排除妨碍纠纷。法官在调解时引用了“六尺巷”典故中的古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促成双方各让一步,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互不相让  堂兄弟变仇家

 

董久波与董久勇系堂兄弟,两家的房屋紧挨着。今年,董久波在老房的地基上兴建新房,修门廊时向外延伸了一米,恰巧挡住了董久勇家的大门,影响了董久勇及其家人的出入。董久勇多次找到董久波要求拆除门廊,均被董久波拒绝。于是双方产生纠纷。董久勇遂到法院起诉,要求排除妨碍,由董久波拆除门廊,以方便其通行。

 

深入了解  诉讼前巧分流

 

海州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法官在接受董久勇的立案咨询时,了解到双方不仅是邻居关系,还是亲属关系。考虑到邻里之间在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摩擦、发生磕磕绊绊,此案要是能由人民调解工作室调解成功,在诉前即化解掉,更有利于相邻关系的处理和亲情关系的恢复。遂向董久勇讲解人民调解的便民性和惠民性等特点,征求董久勇同意后暂缓立案,由诉调对接办公室委托人民调解工作室的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该院法官对调解过程进行指导。

 

引经据典  化干戈为玉帛

 

为将纠纷彻底化解,海州区法院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一起来到争议的房屋,到实地进行了调查了解。法官看到现场的情况后心里有了主意。将董久波和董久勇叫到房子前,对二人说,今天我们先不说别的,先讲一个故事,便讲起了“六尺巷”的故事。尤其是引用了那首经典的七言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双方听后,都低下头沉思不语。法官见此情景,立即从“情、理、法”等角度展开,对双方进行说服教育,叫双方心平气和地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多为对方着想。在法官和人民调解员的耐心教育下,最后双方都各让一步,达成了由董久波补偿给董久勇4000元的调解协议。

 

重归于好  回访巩固调解成果

 

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向该院申请对调解协议进行确认。法院依法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审查,对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予以确认。为防止纠纷反复,巩固和完善调解成果,法官根据该院对调解协议的履行情况跟踪回访的规定对该案进行了回访。了解到董久波已按调解书的内容向董久勇给付了4000元的补偿款。董久勇将被挡住的门封住,将房子的一个窗户改造成为一道门,已能正常出入。本案真正实现了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纠纷得以案结事了人和。

 

本案是海州区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院充分发挥“三员”(法院的审判员、经区人大常委会批准的人民陪审员、经区司法局认可的特邀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诉前调解指导员队伍的作用,依托法律服务工作站这个工作平台,共指导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件794件,委托民政部门调解婚姻家庭纠纷316件,委托海州区消协调解消费者权益纠纷案件50件,委托交巡警支队海州大队调解道路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60件。驻海州区法院人民调解工作室已经调解案件127件。依法确认经调解组织调解达成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的调解协议32件。通过诉前调解和分流,今年111月份,该院受案数量不升反降,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20.06%,实现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和诉前。(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