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购物卡技术缺陷诈骗 克隆N张卡共刷一份钱
作者:夏倩 发布时间:2010-12-01 浏览次数:366
近年来,各大超市商场都相继推出自己的购物类消费卡,刷购物卡已成为许多市民消费新习惯。但有些人却利用购物卡存在技术上的缺陷找到了“商机”。日前,崇安法院审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孙某复制购物卡低价出售,共骗得现金七千多元。
8000元卡克隆出24000元“面值”
今年7月,孙某在网上无意中认识了王某,王某告诉他自己有快速赚钱的门道,只要孙某愿意将赚到的钱平分,自己就能帮其克隆购物卡,孙某爽快答应。王某向孙某提议,由孙某出钱买卡,自己负责克隆,再由孙某负责销售克隆卡。于是孙某从超市购买了 8张1000元面值的购物卡,将卡号、磁条信息发给王某。几天后,孙某便从该网友处拿回了8张原卡和2套16张克隆卡。经检验,所有克隆卡都可在POS上读出1000元可用余额。兴奋不已的孙某立即在网上发布了售卡信息,同时还找来帮手帮忙买卡。
没多久,孙某便将母卡和一套克隆卡分别以九五折的价格卖给了被害人吴某和陈某。巧的是,吴某与陈某相识。吴某当晚曾告知陈某,自己超低价买到了8张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当时陈某心里便留了个心眼,回家后陈某拿出购物卡,只见卡的背面字迹模糊,也没有贴上提示金额的贴条,便对购物卡的真伪产生了怀疑。为避免受骗,陈某在第二天就将买到的8张卡一刷而空。
几张卡消费记录不差分毫
为何陈某买到的8000元克隆卡照样可以在超市畅刷无阻?难道8000元购物卡克隆完了真能平白多出16000元来?事实是,被害人吴某怀揣的8000元真卡连同孙某没来得及出售的第二套克隆卡上的余额也齐刷刷地减少了。
孙某交代,为了让买卡人相信卡里有足额的购物款,他们交易时会带买主到超市、商场或POS机上刷一下,显示余额是足额后,再交易,交易的价格一般都是面值的9.5折左右。孙某称,所有克隆卡都可以正常使用,因为克隆卡的卡号、金额等和母卡都是一样的。但是一旦卡被售出,卡的真假就很难说得清了。只要其中一个人用了卡里的钱,另外相同卡号购物卡里的余额就会显示剩余的钱。
也就是说,截止到案发时,三套卡里都只有一张足额。这样看来,无论母卡还是克隆卡,谁先消费谁就是真的。但消费之前,三张卡都会显示足额,根本无从辨别;即便是真卡,一旦被复制、抢刷,也成了无用的废卡。
法官提醒广大市民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兜售的购物卡,目前对于真假卡的鉴别方法除了如陈某所说的“背面字迹模糊”和“金额提示贴条”缺失以外,发卡方也拿不出更多的辨别依据且真假卡都能刷,市民在购买购物卡时应到正规指定地点购买,谨防上当受骗。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孙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务,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7个月,并处罚金70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