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 缘
作者:张文娟 发布时间:2012-10-16 浏览次数:1333
最早萌生从事法官的强烈想法,可以追溯至五年前一个冬日明媚的下午。那天,我刚刚领取到备战数月获得的成果——法律职业资格证,证书上的国徽庄严神圣、熠熠生辉,像是对吟吟学子的鼓舞鞭策。那一刻,我决定,摈弃平庸走向法庭,成就自己作为一个法律人最崇高的梦想。几番辗转,数回奔波,我来到苏州这座风光旖旎的江南古城,走进了个人以为因“春江潮水连海平”而得名的平江法院,从此开启了自己也许将为期一生的法官职业生涯。
初来乍到,我被安排在办公室工作,四个月后,我被分到了民一庭——传说中最苦最累的庭室。果然,民一庭没有让我失望,每一天民一庭的每一位法官身边都围绕着n多当事人,不是到法庭开庭,就是在办公室调解,偌大个办公室总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不时还有个把当事人出言不逊声雷贯耳,让人想起东港的菜场,还有苏大的后庄。民一庭的书记员每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发副本、印文书、装案卷,叮叮当当,忙忙碌碌,整个311室就像个中小企业的手工作坊。因为前任赵院长的名言“一个法官没当过书记员就像一个女人没有生过孩子,你的一生是不完整的”,我自然而然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书记员工作繁多杂乱,程序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为此,我也曾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那时候,庭里还不是一对一的模式,书记员同时跟随所有民一法官记录办案,为防止遗漏法官交代事宜,我每天都会盘点记录一遍待办事项,将此记录压至最醒目的鼠标键盘下,日日清查,时时警醒,终于没犯大过。当书记员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见识每个法官不同的办案风格,如王震平的坚毅执着,王文萍的干脆利落、毛萍萍的从容淡定,王乾的深思敏捷,还有刘锋的不愠不火等等,这些经历让我在今后的办案中受益匪浅。
当然,书记员工作并非想象中的一板一眼,偶尔也会经历意想不到的惊心动魄。一次,在一起离婚纠纷中,男女双方新婚燕儿就闹离婚,一年后又来我院,矛盾有增无减,主审法官王文萍经过多次劝解,终于促成双方达成离婚调解协议。约定男方对女方作出一定经济补偿,女方自行搬回婚前自购家电,男方予以协助。对于裁判庭来讲,通常案件到此已画句号,但王法官出于职业敏感,唯恐当事人在交接物品时再起干戈,便决定前往现场。交接当天,女方父母因觉新嫁女变成离异人,对旧姑爷万般仇恨,趁搬家工人入门拆装电器之际,带领亲友蜂拥而入,围攻旧姑爷。见此景,王庭上前极力劝阻,我在旁边魂飞魄散。好在女方家族速战速决,男方身负几处外伤并无大碍。以往了解到,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官,通常身穿绯红色的长袍,头戴巨大的假发,在一座镶嵌华丽的法庭里进行审判,以其智慧和权威吃哦从汗牛充栋的判例汇编中制造出法律来,永远的高高在上神气凌人。相比之下,中国的法官为何有这样大的落差?尤其是民一的法官,常常要苦口婆心化解矛盾,甚至于徒手上前劝架止殴,难怪有法院中人自嘲为“居委会大妈”——一副热心肠,两双清袖管。有时我迷茫过,也曾怀疑过,难道在象牙塔里学了这么多年,出来后竟要变作婆婆妈妈?
在省法官学院两次培训后,我开始正式办案。起初,有点茫然,更添慌乱。依葫芦画瓢,摸石头过河,动辄请示领导,四处拜师求教,甚至于普陀山上焚香祷告,各种招式,悉数用遍,这才略微得法稍释下怀。记得有一起道赔纠纷,受害人被撞成植物人,终日卧病就医人事不醒。受害人家属多次来院诉讼,求偿先期医疗费。这次,受害人家属第三次来院起诉,要求肇事方一次性赔偿残疾赔偿金及二十年护理费等百万余元,后续医疗费另计。接到该案,我了解到本起事故中,双方均负同等责任。原告方医疗费源源不断,三番五次起诉多有不便;而肇事车辆一方赔偿能力有限,一次性赔偿二十年护理费难以应对,且受害人已年近六旬,在世时间很难预料,认定过短则受害人家属生怨,支持过长则被告方不满,双方也是纠结良久互不相让。我一度陷入困惑之中,进退两难。后来,我请示吴庭,庭长果然见多识广,建议由被告方向法院提供一定现金担保,原告逐年领取当年护理费。我茅塞顿开,随即约见双方当事人,电话沟通无数,终于使双方打开心结,连同医疗费以上述方案调解事了。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让我明白,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当事人,只要承办法官设身处地替当事人着想,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示之以法,就一定会赢得当事人的尊重。面对面促膝谈心也好,背靠背解说利害也罢,只要能化解当事人间的是非恩怨,解决辖区百姓的矛盾纠纷,能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对我们年轻干警来说,那就值得。去年一年,我共结案166件,调撤134件,调撤率81.17%,案由涉及道赔、人损、相邻、借贷等多种纠纷。
当然,作为一名代理审判员,我所经办的案件,在量的积累和质的提高方面都比较有限,在庭审驾驭和法律文书写作能力方面亟待加强。司法是件严肃的事情,权威和严谨应是司法给人最初的印象。在判决方面,更是如此。那怕是一个最简单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在判决文书上面都有很多应当注意的细节,比如判决主文依据的实体法要放在程序法之前,甚至一些低级的文字错误都极易影响法律文书的权威性。可以说,注重细节,永不过时,对于判决书认定的事实就更应该慎之又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证据的把握和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
总结过往得失,办案各有技巧。法官的职能不是也不可能是机械地适用那些众所周知的和已经确定的规则。案件千变万化,社会变动不居,法也随时增删。遇到不解时,我是该冥神细想这次该怎么办,还是去翻阅旧章询问上次是如何办。其实,每种类型的案件都有共同的特点,在审理过程中既要遵循既定的原则,更也要学会在个案中灵活变通。我国的立法源自于民,法院的司法自然为民,但究竟如何司法?怎样为民?我以为,法不局限于条文,不拘泥于庭室,上人倡导的寻常巷陌,田间地头,也许不失为有益的尝试。将法与社会伦理、民俗习惯融会贯通,对待不管是在法庭上大呼小叫的恶妇,还是对你一口一个“尊敬的法官大人”的当事人,做到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更能彰显法官的觉悟和素养。记得还在担任书记员的时候,曾记录一起相邻关系纠纷,我随王乾法官查看现场,原告是典型的恶人先告状,见到被告就骂不绝口。但就在王法官准备登高观望之时,原告一个箭步过来一把扶住了妄图摇晃的高凳,我知道,她怕把王法官给摔着。过后,我曾想,原告之凶悍,堪称当代苏各拉底之妻,然而就从她为王法官那温柔一扶,可以得知她内心深处对法律是认同的,对法官是尊重的。司法并不只是冰冷与严峻,更应有温情与关爱。作为法官,司法为民不仅要喊在口上,更要记在心里,哪怕是为苏格拉底之妻那样的当事人。
寒来暑往,人事变换。从办公室到业务庭,从书记员到审判员,案子前仆后继,人也马不停蹄,转眼已经四个春秋。民事案件,总是情感和利益交织,矛盾和金钱交错,处理起来相当棘手。近来庭里人手减少,案件数量激增,又赶上自家装修,大小事情不断,一时间我进入了有生以来最紧张抓狂的阶段,经常把自己弄得焦头烂额,细想却总是无悔,因为身在法院,与法有缘。能够身着法袍手持法锤,原本就是无上的荣耀。既然做了这个选择,我就要坚定地走下去,不回头,不动摇。我真心希望,平江法院的各项工作能够蒸蒸日上,也十分愿意,和法界同仁一道将司法为民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