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明星”师父
作者:芦霞 发布时间:2010-11-11 浏览次数:1072
每天走进我们法庭的大门,看到办公楼前飘展的“热烈祝贺孙翠燕当选‘江苏省杰出政法干警’”红色大型横幅,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因为这个小城的“明星”法官是我的师父。
风风火火的师父
与师父第一次见面,是在去年我刚进入法院参加新人培训期间院里给我们安排的拜师会上。院里为让新进人员快速成长,为我们各自安排了各庭室的业务骨干当师父。当时,高挑纤细的她快步走上签约席,在师徒协议上签下名字,又返回落座。我对师父的第一感觉是干练而有气质,这样的女人让人佩服。院领导介绍说,这是法院的“办案状元”、效率的品牌。会后,我们十来个新进人员讨论起刚拜的师父,大家对我师父的印象基本一致:我师父是个干净利落能干的人,风风火火是师父高雅气质的组成部分。
之后的了解逐步印证了我们的想法。师父走路带风,办事高效,结案数和调撤率总是名列前茅,所办案件却从未被发改。案件到手,她都是尽快安排跟当事人进行接触、调解。赡养、邻里纠纷等案件则是第一时间赶到纠纷地进行调处。
第一次跟师父巡回审判进农户家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今年元旦前一天的上午,村民许某来到法院起诉其后屋也是他的弟弟,反映弟弟占用他家地方堆放砖头,家门前的大树树枝常年挡在他家屋顶上导致家里发霉等情况,要求弟弟排除妨碍,为这些矛盾两人曾动手,他被打伤了,要求弟弟进行赔偿。
案件到师父手里后,她立刻与被告取得联系,并约定当天中午到现场进行调解。那天上、下午都有开庭,我当时很不解地问师父为什么这么急,要中午休息时间过去。师父对我说明天开始就是假期了,这类案件搁置下来晚十几二十天处理我们可能没有感觉,可是当事人间抬头不见低头见,心里有疙瘩,随时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纠纷,要尽快的化解才行。
到达后,师父立即组织双方勘察现场,了解纠纷,同时向围观群众及当事人双方询问当地的做法,并解释善良民俗和法律规定的适用,在情理并用、有理有节的的劝解后,双方达成当即履行的协议,冰释前嫌。围观村民都为法官的高效工作叫好。
我意识到没有事先安排,好像在不经意间师父就将两起证据缺乏、事实难以查清的纠纷化解了。随即明白,要做到高效化解纠纷,心、力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既要有为民着想的心尽快安排,还要有对民俗、法律深刻理解,对庭审、调解技巧熟练掌握等过得硬的业务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风风火火地解决好问题。
“明星”师父也平和
师父通过风风火火的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很多荣誉。在她穿插进行多个调解,却个个通透、高效运转时我能看到光芒在她身上闪耀。但在法庭一段时间后,也习惯了看到师父随时毫不在意地拿起扫把将法庭门前地上的烟头打扫干净,食堂吃饭时帮外出办事不能按时回来吃饭或晚上值班的同事预留一些饭菜,在过道里遇到当事人或其他审、辅人员都主动热情打招呼等等,不带耀眼光芒的师父亲切、平和。
几天前的一个下午,我从楼下法庭上来走进办公室,看到师父正和周大爷并坐在木沙发上一起看调解笔录和调解协议,并逐句念给他听。念完后,周大爷嘴里说着“孙法官给我解释我就都明白了,不像那个代理人,直催我签字就行”,满意地签名、感谢、离开。温馨的场景我总遗憾没能用相机拍下来,但却用眼睛拍摄储存进脑中。
家境一般的周大爷是一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肇事者。第一次组织调解之后,对方代理人就对师父说,这大爷对什么都不信任,而且什么都不懂,调解起来费劲,事故责任清楚得很,直接判了算了,才符合你雷厉风行的作风和明星的气质,别跟他叨了。但师父坚持多次找到周大爷给他解释法律法规,分析、权衡利弊。有一次,顽固不化、缠人的周大爷走后,我嘀咕照对方代理人说的直接判算了,反正判下来肯定没问题,不用跟他这么费口舌,这样不像平时雷厉风行的师父。但师父说:“雷厉风行并不是目的,快速进行调处只是为了及时化解纠纷。周大爷如果是你认识的人,你还会想在他不明所以的情况下敲下定案的法槌吗?法官不是官,我们是为老百姓办事的,要以实在的工作让当事人明白并信服案件处理的结果,才能真正定纷止争,为老百姓化解烦忧。你要时刻记得法官前面的姓是‘人民’。”
听了这些话,想起师父每每到农户家中安然落座细致地了解纠纷详情的情景,不追求法言法语而总用老百姓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进行调解、开庭的情景,调解达成协议后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更为周到的后继措施的情景等,我明白了为什么常能看到当事人拉着师父的手连声道谢,为什么那么多当事人见到孙法官就很亲近欢喜了。
师父的侠骨柔情
跟着师父后不久便觉得,师父日复一日地调解、开庭、勘察、走访社区,她的每一句话、每个行动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就是一个平凡甚至可以说是柔弱的女子。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领会人们常说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体会到师父及其质朴的语言和工作之下藏着的及其高贵的信仰和追求,发现其实在师父的心中天平一直都在,喜欢上平凡的师父的一腔侠骨柔情。
那是一起雇员受害赔偿纠纷案件。去年底,读大学的小马失去了父亲。其父老马受雇于同村一个体工商户林某,从事维修、送货上门等工作。一次送货途中,老马所驾三轮电瓶车冲进田里,与田里电线杆相碰,不幸车损人亡。老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突然离世给小马一家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事发后,小马和弟弟向林某索要赔偿,而林某否认老马是其雇员,认为双方是承揽关系,同时指出老马出事的地点不在当日送货的必经之路上,因此拒绝赔偿。纠纷经村、镇两级调解未果。小马万念俱灰,无奈之下,她一纸诉状,将林某告上了法院。
严格按民事证据规则进行审查,由于小马不能提供合同、工资条等确切证据证明雇佣关系,情况对小马一家不利。师父考虑到实际上现在在农村这类雇佣纠纷通常没有多少书面证据,现在要求小马和弟弟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铁证”才能获得父亲死亡的赔偿,也实在是强人所难。为了尊重客观事实,确切保护好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师父不顾周末休息时间,立刻投入到了解事发地路线情况,审查小马提交的大把记录工作情况的纸条,深入当地向邻居和客户了解情况的协助调查取证工作中,之后多次到被告家中做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林某终于答应赔偿小马一家。拿到知道是来之不易的赔偿款,小马热泪盈眶连声道谢。
师父常说,我们处理的每起案件都关乎当事人实实在在的利益,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所以容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为了百姓的利益,师父在繁忙的审判工作之外,积极履行“片区法官”职责。深入村居了解民间疾苦,对村里反映的赡养、村民界址、村委会遗留历史问题等纠纷应邀协助村、镇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解,深入现场,帮助化解纠纷,让纠纷双方都少走弯路。一次界址纠纷中,了解情况、现场勘察、分别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提供可行方案供双方考虑,一直忙到中午十二点多,我们要离开时,王村长说“现在百姓发生纠纷,我们遇到难题,一个电话,先进法官就到村。我们大家今天都看到了法官的工作作风,这个纠纷无论最后如何处理,大家都对法院的工作是心服口服”。当事人感谢之余过意不去,回家拿来饼干给我们充饥。
师父为什么能够长期保有动力,饱含热情,无怨无悔地投身到基层繁琐的工作中,并将每件事情做实做细?我想这是因为她的一腔侠骨柔情。她以女性的细腻和对老百姓的一腔柔情,以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深切地了解,透过所有荣誉的光环,师父还是我心中的“明星”。她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春风化雨的工作方式,为民解忧的工作理念,早融于了她十几年如一日的工作中,融到她待人接物的日常生活中。如何将民俗、法律在实际案件中具体运用,如何用当事人接受的语言进行调解和庭审驾驭,如何以为民的情怀为当事人的利益做得更多一些等等,需要学习的太多太多,但幸运的是,师父就在身边,路已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