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金湖法院在调解工作中围绕“点、线、面”三方面,构建格局、加强协作、健全机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和谐司法的新方法、新途径,形成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了法律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点―突出重点,构建调解多元化格局。一是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基础调节作用。灵活运用法律和公序良俗,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今年累计接待当事人已达200多人次,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320多起。二是强化诉讼调解中心地位。坚持调解优先原则,将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紧密结合,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社会关系尽量使各种矛盾纠纷通过调解了结。三是延伸诉外调解服务功能。针对当前涉诉信访和宏观经济变化引发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建立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机制,向乡镇派驻法制平安建设指导员,聘任169名司法协理员共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线―加强协作,实现诉调无缝对接。一是强化内部协作机制,实现诉讼调解的良性互动。在同一审判庭内构建审判员与书记员、审判员与审判员、庭长与审判员之间的三级调解协作机制,建立立、审之间的调解协作机制,建立审、执之间的调解协作机制。二是强化“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全力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工作室与基层调解组织的协助,以其为中心向基层辐射,大力开展协助调解、委托调解工作,今年一季度共委托调解成功案件173件。三是加强外部协调工作,提高诉调对接的质量和效果。构建起“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政法综治牵头协调、调处中心具体运作、司法部门业务指导、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社会各界整体对接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模式。

 

面―健全机制,巩固诉调对接成果。一是健全分析研究机制。密切关注社会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动向,对社会热点难点开展前瞻性调查研究,完善情况通报制度,增强化解矛盾纠纷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健全司法服务机制。坚持开展“五联挂”司法服务活动,通过法制讲、法律咨询、以案说法、巡回审判、司法建议等途径,从源头上控减和钝化社会矛盾。三是健全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与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对诉调对接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四是健全监督考核机制。通过制定《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实施意见》、《“工作室”调解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同时将调撤率纳入法官业绩考核,在全院上下形成了重视调解、参与调解、调解优先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