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全国法院纷纷学习江苏靖江市人民法院陈燕萍先进事迹。笔者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了解了陈燕萍法官的事迹后,对基层法院法官应具有的能力有了更加形象和深刻的认识。

 

细数陈燕萍法官为民服务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是人民至上理念下的奉献,无一不是真情汇聚下的付出。作为法院干警,当我们在认真学习陈燕萍同志先进事迹、感受陈燕萍精神、领会陈燕萍工作法的实质的时候,应充分联系人民法院工作实际,从群众的期待和要求入手,从全面增进干警的服务能力、有效带动法院各项工作着眼,将陈燕萍精神作为新时期法院干警的精神指引,持续走群众路线,从而促成广大干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我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执行法官,来到岗位上刚刚一年。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但我深深的体会到让民字永驻心头,就必须在内心树立为民服务思想,就必须不断创新为民服务方式。执行工作不同于审判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名执行法官,我将努力从陈燕萍精神中汲取营养,“十心实意”,努力在执行工作中践行陈燕萍精神中蕴含的为民服务的精髓。

 

耐心——不怕麻烦、努力做到和谐司法即为执行法官的耐心。

 

陈燕萍的事迹中,她总是会谈到“耐住性子”四个字。耐心是陈燕萍对自己工作的要求。陈燕萍说,当事人来到法庭往往难以理性表达,需要一个情感宣泄的过程。作为法官,一定要不怕受气,耐住性子,听当事人把话说完。法官通过倾听,可在法官和当事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减轻当事人对法院、法官的消极抵触情绪;还能了解当事人的心结在哪里,可以找到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为顺利化解纠纷奠定基础。

 

这对于我们刚刚进入执行工作的同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年轻同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对工作也充满了激情。但是,同时,有时激情有余,耐性不足。面对申请人喋喋不休的抱怨你是否有厌烦的感觉?面对被执行人的百般抵赖,你是否有时火冒三丈的冲动?执行工作难度大,执行案件件件都是具有强烈的矛盾冲突的。如果耐心不足,没有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很容易激化矛盾,扩大冲突。

 

在讲究和谐司法、和谐执行的今天,虽然法院执行工作本身具有法律赋予的强制手段。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味的依靠强制措施来执行案件,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记得有这样一个执行案例,执行法官从清晨六点把被执行人传唤到法院,执行法官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被执行人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法官反复做工作,希望通过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让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被执行人的顽固使法官的工作几乎陷入僵局。直到晚上六点,被执行人终于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表示愿意履行还债义务,联系家里人把钱交到法院。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执行工作中,大量存在。执行工作要有耐心、讲艺术,简单执行、粗暴执行,不符合能动司法、和谐司法的理念。

 

细心——洞察秋毫、见微知著即为执行法官的细心。

 

在陈燕萍先进事迹中,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把握细节在公正司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陈燕萍同志从案件审理执行的每一个细节入手,让司法的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与形象公正真正的有效结合在一起。陈燕萍常说:“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执行工作同样要求法官要细心。

 

查找财产线索需要细心。执行难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被执行人的财产难寻。很多情况下,被执行人为了躲避法院执行,隐匿财产,给法院执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执行法官在查找财产线索时,一定要细心,从细微处发现希望,粗心大意是大忌。

 

寻找被执行人需要细心。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的情况很多,程序进入执行阶段,被执行人在没有强制措施情况下大多数不会自动履行法律义务,甚至千方百计躲避被传唤。在一个执行案件中,执行法官清晨到被执行人朱某家中传唤,朱某藏在床板下,由其老婆打掩护,逃过了法官的传唤。后来,法官在偶然一次去镇政府办事情,恰遇镇政府组织辖区各个村进行拔河比赛。执行法官在人群中敏锐的发现了正在拔河的朱某,立即对其进行拘传,效果良好,当天结案。窥一斑而知全貌。细心对于执行工作必不可少。

 

虚心——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是执行法官的虚心。

 

我们学习陈燕萍,还要学习她业务上精通,讲求执法艺术。而要精通法律,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不断地进行自我提升和自我完善。

 

“处处留心皆学问”。三禽飞,必有我朋;“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不仅是一种人格品质,而且是一种工作品质。执行工作需要执行法官虚怀若谷,从理论中汲取营养,从实践中获取真知。

 

执行法官要不断学习书本知识,提升理论水平,这是新时期执行工作的需要。随着中国法治进程的稳步推进,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热情不断高涨。执行法官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事,依法执法,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不断学习书本知识,提升理论水平,进行自我完善是执行法官的必然选择。

 

执行法官还要深入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居民风俗习惯和乡规民约。为了达到执行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效统一,必须走群众路线,深入到社区,掌握当地群众的风俗习惯,这有利于执行工作少走弯路,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社会矛盾。

 

公心---高效执行即为执行法官的公心。

 

公心,即为公正之心。在当事人眼中,陈燕萍这个名字,就意味着司法的公正。陈燕萍在人情面前她认法不认情,在金钱面前她认理不认钱,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官的敬重。

 

对于审判法官来说,不偏不倚即为公心。执行工作有其区别于审判的特殊性,那么什么是执行法官的公心?笔者认为,对于当事人最大的公心应该是坚持执行效率原则,尽最快速度、尽最大能力实现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内容,让申请人的权利得以实现。

 

执行效率原则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司法公正,保证办案质量、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执行周期,减少执行成本,尽快实现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内容,以达到早日稳定社会关系的目的。“迟来的裁判就是拒绝裁判”,同样,“迟来的执行就等于拒绝执行”。坚持执行效率原则,才能真正成为承载强制执行制度的价值和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效的执行就是执行法官最大的公心。

 

良心——尽心工作,尽力而为即为执行法官的良心。

 

法律是由法官来执行的,法官的良心是司法正义的标尺。培根说:“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是冒犯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毁坏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很多人都说,执行法官和钱打交道多,容易滋生腐败。然而,在我的周围,我看到的是执行法官对当事人的良心。在一次集中执行行动中,执行法官从凌晨五点开始工作,到传唤被执行人完毕,已经九点多。四个多小时工作,执行法官没有喝申请人一杯水。申请人感动的逢人便说,法院的同志辛苦,水也顾不上喝一口。尽心工作,尽力而为即为执行法官的良心。

 

责任心——心里始终装着当事人权益即为执行法官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干好工作的基本前提。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责任心弱,很小的问题也会贻误工作;而如果对工作无所用心,放弃岗位职责,则可能酿成大祸。

 

陈燕萍说:“我审的不是大案要案,但对很多老百姓来说,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正是从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和重视自己肩负的责任,她才能明察秋毫、秉公执法,尽一切可能办好每一件案子,赢得人民群众的满意和信任。在我的周围也有着这样一群充满责任心的执行法官。

 

为了克服案多人少的困难,解决被执行人难找的问题,我们有时会采取清晨的执行集中行动。有时,一个月一次,有时一个月两次,为了尽快执结案件,执行法官清晨五点钟就要起床,在天色未亮、人们还在熟睡中我们已踏上了寻找并传唤被执行人的路上。一段时间,由于集中行动过于紧密,许多执行法官生物钟被打乱了。即使没有凌晨行动,每天早晨三四点钟就要醒来,执行法官的艰辛可想而知。长时间的执行鏖战,其动力从何而来?强烈的责任心推动着执行法官前进的步伐。

 

事业心——永不松懈、追求更高境界的执行艺术即为执行法官的事业心。

 

事业心是在工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卓越的根本动力。事业心强,才能干一行、爱一行,对本职工作专心致志,坚忍不拔;哪怕身处平凡,也绝不甘平庸,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最终从平凡走向卓越,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

 

陈燕萍虽然只是一名基层法官,但她最大的愿望是“天下无讼”,她要求自己办案“要让人信服而不是屈服”,她把法律事业当成“一门实现和谐的艺术”来毕生追求。正是拥有如此强烈的事业心,陈燕萍才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执行工作是平凡而艰苦的,许多情况下,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如何在平凡的工作中寻找不平凡的意义?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收获成功的微笑?这离不开执行法官强烈的事业心。事业心是点燃工作激情的火花。

 

慧心---抓住时机促执行即为执行法官的慧心。

 

陈燕萍工作法的核心就是用群众认同的态度倾听诉求、用群众认可的方式查清事实、用群众接受的语言诠释法理、用群众信服的方法化解纠纷。这是基层法官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智慧的结晶,是将法律规定与丰富多彩的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千变万化的社会矛盾纠纷有机结合与应用的经验总结。

 

执行工作要讲究执行技巧,运用执行法官的智慧,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问题。近年来,执行难问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它不仅与社会诚信机制的欠缺、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部分企业、自然人无力履行义务的社会现状有关,同时,因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强,也导致了部分人有了逃避诉讼的可乘之机。部分被执行人故意躲避执行,只有晚上或节假日才回家,或是长期逃债在外。许多案件因为被执行人逃避执行、下落不明而无法执结。作为执法者,执行法官最需要是在把握执行时机、提高执行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很多法院执行局试行24小时备勤制,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不错过任何一个执行时机。

 

爱心——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即为执行法官的爱心。

 

我们常说,做人民的公仆,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是否有感情。感情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才能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陈燕萍精神的精髓就在于对老百姓的真心实意。

 

执行工作常常面对弱势群体,工人工资、老人的赡养费、儿童的抚养费等等,这些案件的申请人状况紧急,就像干旱的土地等待一场及时雨,希冀执行款能够快速到位。每当遇到这种案件,执行法官的压力都很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说执行难,“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是,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力克难题,是执行法官唯一的选择。这不仅仅是工作态度问题,这背后蕴藏的是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