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沂法院始终将审判工作放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谋划,主动探求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的各种方法和措施。自去年启动“和谐共建”活动以来,新沂法院已与近200个基层组织建立了共建关系,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重大矛盾激化案件。

 

“从被动受案到能动司法,从创新能动司法到多方和谐共建,不仅拉近了法院和群众之间的距离,也使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形成共识,进一步地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新沂市法院院长梁冰说。

 

“一村(社区)一法官”让群众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617 日,新沂法院的巡回法庭开在了时集镇大曹村的法官挂钩定点联系点上,就地审理原告张某诉同村村民黎某因义务帮工致残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法院设在了村子里,村头村尾的纠纷可不少,看法官咋处理?大曹村的村民们前来旁听,把整个小法庭围得满满的。巡回法庭的法官特地邀请当地的人民调解员及本村的村委会主任协助调解。在三方人员的耐心细致地调解,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当场握手言和。这是新沂法院自开展“和谐共建”活动,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官”联系制度以来,在共建联系点上审理的第40起案件。

 

“农村纠纷及矛盾一般比较琐碎,村民开始觉得不值得去打官司,最终往往矛盾逐步升级而激化。现在,村民有了纠纷,先向调解员反映,由其先行调解,然后驻村法官定期排查矛盾纠纷,能够及时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在了基层和萌芽状态。”新安镇老庄村村委会主任介绍道。

新沂法院先后与经济开发区、驻新沂部队及6个乡镇建立和谐共建关系,在所辖50余个村区或组织设立联系点,建立了“一村(社区)一法官”联系制度。针对共建地区的实际特点,该院安排民一庭、执行局、少年庭及共建地区所属法庭结对6个乡镇;刑庭、研究室结对驻新沂部队;民二庭结对经济开发区。

 

驻村(区)法官定期到共建地区开展法律咨询、开设流动法律讲堂、发放及赠送法律手册和书籍等将法制宣传带入于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律素养。定期向共建地区人民调解员开设专题业务培训班,组织人民调解员旁听、观摩开庭,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与管理工作提出规范化建议。在共建地区的社区、村、机关、企业设立法院信箱,法官接待日听取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通过这些形式,切实地将化解矛盾的关口前移,积极破解案多人少难题,以促进乡镇法治建设。同时,该院还与共建地区实行了信息资源共享,法院充分利用基层组织的信息资源查找当事人的下落,协助送达法律文书,查处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调动基层力量协助法院执行。

 

截止目前,新沂法院在共建联系区共举办法制讲座30余次、开展巡回审判41次、化解纠纷92件,切实做到将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受到辖区群众一致欢迎。同时,在共建区基层力量的协助下,该院7起执行难案也得以顺利执结。   

 

“驻村(区)法务室”助力打造“三零”村(区)

 

 

今年5月份,新沂法院在共建联系点设立了“驻村(区)法务室”。工作室由一名法官、一名调解员组成,调解员由当地人民调解员担任。驻村(社区)法官每一个月至少一次到法务室接待来访群众,每年要至少到联系点开展专题法制讲座4 次,巡回开庭审理案件6 次。每年重要节假休息日、大型庆典、重大会议、重要活动以及农村农忙期间,驻村(社区)法官集中1-3 天时间,深入联系点开展走访调研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如遇驻点村民、社区居民、基层组织邀请前往,驻村(社区)法官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到位;情况紧急的,在两个小时内到位。

 

为增强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实效性,健全和谐共建的长效机制,更好地发挥法院工作对社会的规范、评价等功能,新沂法院不断创新共建手段,与共建地区联合开展了“零信访、零诉讼、零刑事犯罪”争建活动。驻村(区)法官通过协助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实地走访、调查,把共建地区中能够做到调解组织完备、社会帮教工作较为完善、全年达到零越级上访事件、零矛盾纠纷成讼、零刑事犯罪等条件的村和社区认定为“三零村区”,并由当地的党委、政府将争创“三零“工作纳入对当地发展评价的考核体系中。

 为给共建地区“三零”创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法院要求“驻村(区)法务室”的法官必须按时定期到法务室办公,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员及组织调处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协同村(区)做好矫正和帮教工作,排查涉诉信访案件,及时做好息诉稳控工作,积极开展校园普法、帮困助学等法律服务或公益活动,以支持共建地区的“三零”创建,大力助推社会矛盾化解。

 

多方牵手促使社会管理不断深化创新

 

花厅酒业是坐落在新沂市经济开发区的一家大型知名企业。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及其自身运营存在的问题,多次产生经济纠纷,涉案标的也高达150万元。考虑到花厅酒业对新沂市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沂市政府联系了结对部门---法院民二庭。

今年6月份,民二庭庭长赵成文带领一名资深法官走访了该企业。分析了产生经济纠纷的原因,并且如何填补企业漏洞、减少交易风险等,提出了对业务人员明确授权、规范合同文本等司法建议,其后又在该企业开设了经济法类专题讲座。新沂法院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赢得了该企业全体员工和新沂市政府的赞誉。

 

去年以来,新沂法院法官们对和谐共建挂钩联系企业开展法律类专题讲座数十场,指导培训600多人,解决了110多个法律难题。

 

“积极从案外各个环节收集、发现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沟通,从‘案结事了’出发,变‘被动受案’为‘主动服务’”。院长梁冰说到,“人民法官为人民”的主题实践活动,就是要求我们改变过去传统的审判模式,切实增强法官的能动司法意识。”

 

深入推进和谐共建已是新沂法院系统化工程。该院与共建单位签订和谐共建协议,每个业务部门都建立有共建联系点,定期开展结对活动。在共建带来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有益效应下,共建地区的党委政府也从最初的被动地配合走向主动地与法院加强沟通联系。农村、社区和企业等共建点在法律资源和行政推动的双重助力下,有效地减少和妥善化解共建地区的社会矛盾纠纷,成讼纠纷也得到减少,较好地实现了共建地区的和谐发展。

今年以来,新沂法院受理涉及8个共建地区的案件551件,同比下降21.6%,协助共建地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近150余件。共建单位的支持也使法院较好地应对现实难题,促使涉诉纠纷得以有效化解,推动了社会管理的规范与完善,切实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