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旧事
作者:邱庆春 发布时间:2012-09-28 浏览次数:1275
我们这个人民法庭虽然不大,但由于案件类型多、数量大,十多年来,换了一批又一批干警,当年的书记员如今有的成了模范法官,有的还当上了院长。然而这些年来,法庭内发生的一个个趣闻、轶事,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审判员老李平时不苟言笑,但童心未泯。一日正要开庭时,从窗外的菜地里翩然飞入一只色彩斑斓的大蝴蝶,老李见状,忙令人将门窗关闭,动手捕捉蝴蝶,大家也纷纷帮忙。老李费了一番周折,终于将蝴蝶“捉拿归案”,叫书记员找来一枚大头针,将它钉在审判台上。众人正在好奇地围观,李老一看手表,见开庭时间已到,便板起面孔,叫众人各归原位,严肃地宣布:“现在开庭!”众人皆忍笑服从。案件当庭调解完毕后,老李欲将蝴蝶留作标本,细看之后,不由得叹道:“可惜翅膀弄断了!”
陈大姐负伤十年前,法庭为解决下乡骑车办案的不便,配置了一辆摩托车。一日,助审员陈大姐到村里调查案件,叫人用摩托车带着她,一路上风驰电掣,好不过瘾,怎奈陈大姐缺乏经验,紧张之中竟将一只脚挨上了后轮钢丝,脚后跟当即就被剐飞了一块皮,疼得她大叫起来,开车的同事急忙刹车,陈大姐被惯力摔下了车,皮包也飞进了路边的河沟里。同事下车察看伤情,她却坐在地上抱脚疾呼:“快去捞包,里面有卷宗!”
菜地和鱼塘法庭里有半亩空地,农家出身的老庭长,舍不得让它荒芜,便翻土撒种,种上了蔬菜和黄豆,专供法庭小食堂。后来,一些案件当事人为了和法庭套近乎,常常帮法官们锄草整地、剥豆洗菜。有一次,同案的原、被告抢着要干活,竟发生了争执。为此庭长专门召开了庭务会,经集体研究决定,忍痛割爱,将菜地交给他人无偿种植。
老庭长毕竟是闲不住的人,一日看见庭里那口废石灰塘,便又发奇想,叫大家稍加整挖,又引进了墙外活水,放入鲢秧,竟成了一口20多平方米的小鱼塘。平时除了买点饲料外,大家也常常将剩饭剩菜倒入喂鱼。一年下来,鱼儿竟然长到半尺多长,隔三差五地被取一两条来改善法庭伙食。但不久后,鱼塘竟然发生了一件怪事:中秋节后一上班,书记员小许眼尖,发现鱼塘翻起了一个大水花,忙说:“塘里有条大鱼,起码有5斤以上。”大家先是不信,走近鱼塘一看,发现鱼塘中有十多条约二尺长的“黑脊梁”在里面浮头呼吸。由于塘内氧气不足,大家便把鱼捞了上来,都是些青鱼和鲤鱼,有近百斤。这是谁干的呢?经过全庭干警分头查问未结案件的当事人和当地友好单位,无人认账,老庭长守着这堆鱼,不由得犯起了愁……两年后,大家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得知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法庭辖区内有一位被三个儿子推诿不管的老汉,因生活无着落,无奈向法庭起诉。法庭立即传来老汉的三个儿子,当庭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和耐心的调解,三被告当即向老汉承认了错误,并达成了赡养协议。老汉十分满意,特地将自己养的一头猪宰了,将半扇猪送到法庭,以表谢意。被我们婉言谢绝后,老人仍感过意不去,又特地买了些活鱼,趁庭里放假无人之际,悄悄放入塘中。
我们这个小法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记在大家心里,也不时地影响着后来的干警,真切地感悟着为民司法、恪尽职守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