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在外做蔬菜生意十余年,妻子竟毫不知晓,被起诉至法院才发现丈夫在外负债累累,而丈夫本人也消失无踪。近日,无锡市北塘区人民法院审理这起债务纠纷案件时,妻子一人独上法庭,面对多个债主的债务,含泪称其一贯不过问丈夫在外面的生意,但欠债还钱,其愿意替丈夫归还欠债11.9万元。

 

感情破裂夫妻二人各自生活

 

无锡人戴某已经从事蔬菜批发生意十几年了。他从常州的凌家塘蔬菜批发市场批发蔬菜后,转运至无锡朝阳蔬菜市场,再批发给蔬菜市场的个体,赚取差价。因为戴某个子小,认识他的人都称他“小戴”。戴某的妻子李某在一家私营厂里上班,每月工资一千多元。他们共同生育了一个女儿,女儿现已成家生子。

 

据李某讲述,夫妻俩感情一直不好,几年前就已经分居。戴某经常夜不归宿,后来李某听市场上的人说戴某在外有了其他女人,还跟这个女人在蔬菜市场合作做蔬菜生意。这些传闻更让她对这段感情心灰意冷,所以从来不过问戴某在外面的生意,只是带着女儿和外孙一起过着平静的生活。

 

今年元月的一天,李某无意中发现丈夫留在衣柜里的一封遗书,上面写着:“亲爱的妻子、女儿,当你们看到这份信时我已经离开你们随着太湖水飘走了。我做生意亏了,欠常州人太多钱还不起,所以只能永远离开你们了。”看到遗书,李某与女儿女婿四处寻找,但丈夫戴某一直杳无音讯,生死未卜。

 

一纸传票急煞一家人

 

直到今年5月份,法院一纸传票寄到李某家里,让李某震惊不已:她和戴某一起被常州批发市场的批发商们起诉了!

 

原来,戴某从常州进货后欠了一笔不小的债务,现在人又找不到,常州批发市场那边的批发商们着急了,拿着戴某写的欠条向法院提起了诉讼。由于戴某与李某并没有解除婚姻关系,于是一并将李某也告上法庭,要求其二人返还3笔共计11.9万元债务,并申请法院查封了李某唯一的一套老房子。

 

这个变故对于李某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让她本来不宽裕的家境雪上加霜,丈夫在外有外遇也就罢了,现在还莫名其妙让她背上一生债。李某心急如焚,又到无锡的市场及所有亲朋好友的地方找了个遍,可依然还是没有丈夫的任何讯息。

 

欠条不规范批发商维权也难

 

法庭调查发现,戴某与常州的蔬菜批发商往来已经十余年,业务上进货都是口头说说,没有书面的账目。戴某的失踪让很多借款也变得说不清楚起来。

 

其实戴某在失踪前,一些细心的债主曾要求戴某写下欠条,但欠条内容仅为“无锡小代欠XX元”,内容极为简单,签名为代XX,有的甚至没有签字。法院在审理中指出,欠条上的“代”与戴某姓名中的“戴”同音不同字,难以认定是否指同一人,且欠条内容过于简单,无法反映欠款人、债权人及欠款时间,除非进一步做司法鉴定。

 

法庭上债主们很懊恼:“几十年的生意往来,大家非常熟悉,收货发货也都很随意,欠款手续不规范但一直都相安无事,没想到小代这次坑了我们……”据债主们透露,戴某欠下的债务远非这3笔,但更多的是债主连欠条都没有,他们只能埋怨自己倒霉,因为没有任何书面的依据,法院也无法立案。

 

妻子当庭表示愿意替夫还债

 

法庭上,李某陈述:几年前我们感情就破裂了,婚姻早已名存实亡,只是为了子女面子一直没有办离婚。戴某很少回家,他在外面做生意的事我也不过问,戴某对家庭也不过问,女儿结婚也没有出资出力,整个家都靠着女儿和她一起经营。

 

鉴于本案的特殊情况,承办法官向双方释明了法律,并从情理上给予分析,戴某的行为对家庭而言增加了家人的负担,对外则造成了生意伙伴的经济损失,因此,作为原告方的债主和作为被告的李某均是受害者。最终,经过法官疏通说理,原告方撤回了起诉。

 

尽管对丈夫戴某满腹埋怨,但面对债主们出具的金额分别为7万元、3万元、1.9万元的三张欠条,最后李某还是向法官及债主表示: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她愿意承担还债责任,但目前经济拮据,无法一次性偿还巨额债务,希望债主们能允许她每个月从工资里积攒一部分来分期还债,直到还清为止。

 

 

 

法官提醒: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一般认定为共同债务

 

承办法官提醒,尽管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一方对另一方在外的经营情况不知晓,但这并不当然导致一方对外经营的债务与另一方无关。原则上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债务仍认定为共同债务。除非夫妻一方有足够证据证明第三方对此系一方个人债务系知晓的,或能证明收入没有用于共同生活。但这方面举证难度较大,因此,夫妻一方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对于日常交易中的欠条,要注重规范性书写,没有书面依据或书写不规范在法律上可能承担举证不力的法律后果。法院打官司就是看证据,欠条的基本要素欠缺可能导致无法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