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长三角区域内,大型企业、重大项目、三新产品引领江苏扬州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今年上半年在建的外资重大项目36项,平均单体投资规模14.1亿元;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052.8亿元,同比增长39.9%;45家大型企业(集团)撑起全市经济半边天,户均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0亿元。在这一个个鲜活数字的背后,却有着扬州法院深化三项重点工作,能动化解涉及大发展中矛盾纠纷不可替代的司法保障。

  党委主导,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运转顺畅

  8月15日上午9时,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信访接待室。来访人李华其(化名)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负责接待的一位中年法官与其交谈后说:“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也请你相信法院一定会妥善处理的。”李华其尽管不知接待他的正是该院院长时永才,但他心里似乎有了些安慰:“如果这样,我以后再不上访了。”

  李华其是某特大型企业的职工,年底企业对合同到期的李华其等500多名短期合同工终止了劳动合同。李华其等200多人提出了仲裁及诉讼。此案无论判决企业或职工哪一方败诉,都会给地方稳定造成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也必定会阻碍这家大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时永才心里沉甸甸的,他通过大要案纠纷化解协调通道上报后,市委书记王燕文,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卫庆相继作出指示。王燕文两次电话关心案情进展,陈卫庆亲临企业所在市,召集地方党委、企业多方协调。时院长4次赴当地,具体落实、指导与沟通,目前当地各方已拿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地方党委的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涉诉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也不例外。”这是扬州形成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政治方向。在扬州法院采访期间,记者看到的各级党委、法院下发、转发的各种文件,涵盖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从建立到完善再到深化的整个过程,一个以“党委领导、社会联动、法院主导、资源共享、诉求畅通”为核心内容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运转顺畅。

  破除瓶颈,支撑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龙骨”

  八月的古城扬州,夏树苍翠,分外妖娆。可城外却是另一番景象:园区、邗江、江都、仪征等区域经济,在全市“经济地图”上各显特色,“潜力”产业展示强劲生命力,支撑起全市经济发展的“龙骨”。到2012年,扬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突破8000亿元;新能源、新光源、新智能产业达3000亿元。

  由此,能动化解涉及大型企业、重大项目、三新产品中的矛盾纠纷,立即成为扬州法院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重点对象。扬州中院精心编制了联系企业任务的分解方案,区别不同类型,提供专项服务。如针对全市大型企业、大型项目快速推进状况,提供常态司法服务,出台了《关于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工作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若干意见》;按照全市经济转型发展的要求,提供司法政策指导,出台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三新”产业的意见》等。对此,市委高度评价。王燕文认为,全市法院找准了能动司法服务大局的切入点和结合点。今年以来,在两级法院有效化解的矛盾与纠纷中,涉及大企业的450件,标的7.8亿元;大项目的142件,标的2.3亿元;“三新”的260件,标的2.5亿元。

  太阳能光伏产业最上游产品“高纯度多晶硅”的生产技术目前全球只有少数企业拥有,扬州就有这么一家。记者因此慕名来到顺大公司。这家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说起了刚结束的一起纠纷:在2008年与苏州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为其加工单晶硅片协议,因金融危机导致单晶硅片价格下跌,苏州某公司便不愿提货,顺大公司无奈降价向市场抛售而损失4000万元。顺大公司起诉后,扬州中院了解到,双方同时在上海和扬州宝应另有1500万元和500万元的案件。庭长姜驷及主审法官周坚着手并案全程调解,他们几赴苏州,多方调解,又几易协议而达成一致,其他两案同时撤诉。企业负责人评价说:“法官一举打包消除了涉及两地的两家重点三新企业大发展中的积怨与重负。”

  源头止纷,衡量能动司法社会效果价值尺度

  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内部、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围绕这一目标,扬州法院更新理念,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从单打独斗向整体联动转变,从被动处置向主动化解转变,把预防与化解功能作为衡量能动司法社会效果的价值尺度。

  化解就是执法、化解就是服务、化解就是管理。按照“主动出击、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诉前化解、诉外止纷”的工作方针,扬州法院推行法企共建,全市法官深入重点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排查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两级法院推出“四表”工作法,随案发放《窗口部门服务态度跟踪表》、《审执部门服务态度跟踪表》、《同步释法情况反馈表》和《判后答疑办理情况反馈表》,强化了司法公开,减少了群众的讼累与信访;建立涉诉案件风险评估制度,将信访风险评估等级细分为白、蓝、黄、橙、红五色,为先期化解提供依据;江都法院将人民法庭与公安派出所“联调联治”作为“庭所共建”载体,联手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邗江法院个性化服务对接大项目,对全区所有诉讼内外的重点建设项目,均梳理排查备案,分别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问需在先;仪征法院在各镇村设立民情信息员、特邀调解员、法制宣传员、执行联络员、巡回审判员“五大员”;广陵法院与辖区36名大学生村官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共同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平台。至7月止,全市法院诉前调解纠纷2504件,同比上升204%,成功率达85.9%。

  推进三项重点重在务实。扬州的实践表明,将“大化解”纳入全局工作,化解的是矛盾,化顺的是民心,化出的是和谐,化稳的是大发展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