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长卷存心底 无限江山入眼来
作者:孙庆辉 发布时间:2010-09-01 浏览次数:1199
从小到大,都是一个爱书之人,因为每每在孤独迷茫或是倦怠无聊之时,总是书将我温暖、给我方向、予我力量。在世俗忙碌之外,能够听一曲雅乐、品一杯香茗、读一卷好书,对我来说,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了。
最近,很有幸再次感受了这种快乐,原因是读到了《南京历史上的清官》这本好书。在一个惬意的下午,几乎是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当阅读完历史上曾在南京任职和出生于南京的134位清官的感人事迹,如同又完成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自诩理性的我又再次被感动。其实,每个人无论是伟大还是卑微,都会或多或少留下自己人生的印记,而还这些历史上的清官们,则如同夜空中一颗颗耀眼的星辰始终将人们的心灵照亮,同时也是他们,也为我们这个民族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清官”之所以为老百姓爱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清廉,另一个是敢于为民做主。但历史上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官员其实并不多。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就发出过这样的感叹“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意思是说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像《南京历史上的清官》中提到的包拯、海瑞、于成龙等人就是既清正廉明又为民做主的杰出代表,所以为历代百姓爱戴和传诵。
当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不能简单地用历史上的“清官”的标准要求我们今天的党员干部。因为毕竟历史上的“清官”有其阶级局限性,而且过分强调了个人品质对于官员品行的影响,不符合我们今天党的廉政建设的要求。所以我们要从《南京历史上的清官》这本书中,汲取古代“清官文化”的精华,摒弃其糟粕,为现代“清官”培养合适的土壤。要建立起一整套健全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通过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等综合措施,让官员“不想贪、不能贪、不敢贪、不用贪”,“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真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只有当廉洁成为官员的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自觉,社会中才会形成“以廉洁为荣、以廉洁为美、以廉洁为乐”的良好氛围,我们的党员干部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清官”,党的事业才会越来越兴旺,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也才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