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无锡市某织造公司的职工围堵法定代表人讨薪,另有8个债权人准备通过诉讼主张共计500万元的债权。此时该公司的“司法联络员”反映了这一情况,法院迅速启动商事预警机机制。经过实地调查摸底,发现该公司因资金链断裂,一时不能正常生产经营,发生了内外恐慌性“挤兑”,使企业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半个月后,这起内外债务纠纷得到化解,企业投入正常生产经营。

 

这起纠纷没有进入诉讼而是在法院的主导下化解的,经验在于商事纠纷预警机制启动及时。 江苏省无锡市北塘法院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探索,建立了个案应急预警、法律风险预警、债务风险预警三项预警机制,共向300多家企业发出预警提示,对282家企业上门指导,243家企业确定了“司法联络员”,帮助100多家企业有效避免了诉讼,2010年上半年北塘法院共受理商事案件264年,同比下降了近30%。这是北塘法院立足审判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能动司法的的深入实践。

 

如何及时发现突发式集中诉讼、重大案件诉讼和涉企群体性事件苗头,有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法院及时会同当地基层党委、政府做好涉案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稳定工作,共同研究解决债务危机。这是近年来北塘法院探索商事预警机制,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调研课题。

 

对于企业来说,在最初出现诉讼苗头的时候,企业自身内部可能存在着股东间的纠纷、职工闹事的现象,将情况及时汇报给政府部门,要求其法定代表人出面做好充分准备,协调好内部矛盾,就能有效避免弃企避债的现象,同时有利于保障辖区经济建设。“当时的厂房正好列入拆迁范围,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周期长,矛盾大,很可能会影响生存和开展,必须早预防。”民二庭庭长张啸明针对无锡市某织造公司的危机谈到。

 

据了解,该院商事预警机制从最初构想到形成体系经历了两年实践与探索的过程。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企业突然歇业倒闭,业主弃企避债、职工群体讨薪、诉讼案件集中爆发,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

 

如何有效地防范此类风险的产生,引起了北塘区人民法院院领导的高度重视,院长袁挺在党组会议上将商事预警机制的探索作为一项重要课题,并亲自参与调研,发现存在四个突出的问题: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常常以短时间内突然爆发大量债务诉讼为先导;债务企业内部管理缺失,股东之间没有制约甚至纷争不断;部分债权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机制,日常交易手续不规范;与政府信息沟通渠道不通畅,导致错失处置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机。

 

根据调研情况,北塘法院及时研究了商事审判应对债务危机事件的方案,以加强与政府重大案件、集中诉讼案件信息通报,帮助企业从内外两个方面加强日常法律风险防控,提升社会信用度,引导企业重视纠纷解决的法律途径为目的,探索构建商事诉讼预警机制,并作为延伸司法审判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最终提出了三项预警机制:个案应急预警、法律风险预警、债务风险预警。

 

2009年,北塘法院法官应邀走进保险公司,针对业务员在签合同、资金回笼、诉讼时效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过程中发现,很多保险公司的业务员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效果,代客户签字,导致理赔过程中一些免赔责任得不到当事人的认同,损害了公司的利益。

 

由点到面,法律风险预警旨在提醒辖区企业及时注意近期频繁涉诉的相关法律风险防控,搭建快捷有效的预警信息平台。

 

一次“走进企业”的讲座中,公司负责人拿着《北塘商会》这本杂志向该院民二庭副庭长莫燕咨询,据了解,这本杂志是由北塘区工商联主办的,定期向辖区企业发放,也是企业了解商业动态的窗口。这次偶然的机会让莫燕找到了发布风险提示的平台,将想法向庭里汇报后得到了一致认可,也取得了工商联的支持。

 

“要订立书面合同,交易凭证必须规范,妥善约定质量纠纷争议解决方案……”《北塘法院向辖区内中小企业发出防范风险十大建议》在《北塘商会》登出了第一期就受到强烈的反响,十几家企业主动打电话,有针对性地邀请法官上门解疑释惑。

 

为了更好利用这个平台,将风险预警机制常态化、制度化,20106月,北塘区人民法院与区工商联携手成立“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建立了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商事诉讼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区工商联在企业沟通中的优势,利用每次例会制度提醒辖区企业防范交易行为不规范等相关风险防控制度。

 

调解服务中心设在北塘区工商联,承担四项职能:调处辖区内民营企业之间的简易商事纠纷;接受法院的委托调解;协同法院对商事纠纷进行联合调解。明确了法院与工商联之间建立联动服务机制、信息交流共享机制、涉诉矛盾协同化解机制,形成风险预警的立体格局。

 

债务风险预警是对辖区内短时间内债务集中的企业,或者出现企业因债务危机事件发生关闭、停业、企业主弃企避债等情况发出的预警信息。

 

正跃管带公司一夜之间出现了企业主弃企避债的状况,整个公司一片混乱,工人、供应商闻风哄抢货物,银行债务变成呆账,“这些看似毫无征兆的债务危机,其实在开始的时候都是有征兆的,该企业的银行债务一直居高不下,经常以新的贷款弥补老账,只是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承办法官莫庭长介绍。

 

一方面,北塘法院通过编发《商事审判动态》等方式不定期发布涉及本辖区内企业的诉讼预警信息,以便领导及时掌握相关情况,作为决策参考,积极争取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支持;另一方面,对短时间内大量突发诉讼,有可能引起债务危机的企业,该院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向企业发出债务风险预警,根据情况发出相关法律建议。

 

据了解,某液压铸造公司接到司法建议后,第一时间联系张啸明庭长,针对公司准备向债务企业提起诉讼的情况面对面咨询。张啸明发现该公司没有正式的合同,送货单也不齐全,如果诉讼缺乏必要证据,指导该公司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同时针对经营中和制度设计上的漏洞提出完善的建议。

 

“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及时的风险预警,既让我们有效避免了当前的损失,又对日常经营中的问题进行修补,希望这样的预警可以常态化,多样化”该企业的负责人就下一阶段的培训向法院发出了邀请。

 

区工商联积极配合法院共同做好风险预警,向辖区218家企业发出联系活动的公开函,发送《关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提示》,就企业如何及时发现、避免、应对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的风险作出提示和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