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阴法院注重发挥民商事审判的调节、规范功能,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努力优化服务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共审结涉及辖区企业案件300余件,标的额1436余万元,为企业挽回大量经济损失,受到企业好评。

 

立足审判职能,强化能动司法。从审判和执行工作着手,积极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对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案件快立、快结、快执,并尽量促成协商解决。对重大疑难案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沟通,共商良策,拟定最佳执行方案。对濒临倒闭尚有恢复生产可能的,促使双方以分期付款或延期付款等灵活方式,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依法慎用强制执行措施,避免因措施不当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加强诉前指导,拓展案前服务。牢牢把握企业法律需求,变“被动审判”为“主动服务”。推行诉前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并聘请一批基层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法官为特约调解员,设立诉前巡回调解点,实现调解关口前移,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系沟通,及早帮助企业化解纠纷。

 

创新服务举措,加强法律指导。多方面加强司法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困难。开设涉企服务热线电话,及时解答有关涉企诉讼和涉企法律咨询,为企业制作服务联系卡,发放服务反馈意见表,建立服务档案。深入企业开展法律咨询,帮助培训法律人才,并邀请企业负责人旁听典型案件庭审,搭建起与企业间沟通平台。

 

丰富服务形式,规范服务活动。以“两联一挂”活动为平台,发现企业管理方面的疏漏和违规情况,通过司法建议、口头沟通等方式及时反馈给企业和相关部门,帮助企业规范市场行为。活动期间,先后走访企业12家,发出征求意见信300多份,规范合同60余份。实行企业联络员制度,定期召开与企业联席座谈会,就企业关心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座谈和讨论,交流意见,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