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810,南京新街口,五位男青年列队寻找“一折女人”,引起市民围观,他们表示刚工作就面临买房买车的巨大压力,否则很难娶到老婆,希望以此举动劝导年轻女性不要把重心放在物质上。现在社会,婚姻和房产似乎成为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生,但是社会现状表明,看重房产的不仅仅是女性,男性过于重视自己的利益、防备心理过重的也不在少数。南京某法院近期审理了两起离婚案件,均与房产有着莫大的干系。

 

房子过给我 否则就离婚

 

“房子为什么还不过给我?”“那是我父母的房子,我没有权利过问!”“那就不要口口声声说是给我们结婚买的房子!”这一幕争吵经常发生在新婚不久的李立和孙方纭身上。

 

小两口于两年前相识于一次聚会,两人相谈甚欢,很快发展成为男女朋友,三个月后,如胶似漆的两个人把结婚提到了日程,赶在前年的88日领取了结婚证。之后,两家就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买房结婚等事宜。

 

事情卡在了买房的问题上。当初两家讲好男方出钱买房子,女方装潢和陪嫁一辆汽车,这也合情合理,好像是目前城市联姻的惯例。孙方纭跟着准公婆四处奔波,挑选自己中意的房子,准公婆十分通情达理,只要她说不满意,就继续看房,陆陆续续看了将近三个月,才最终敲定了城中的一套二手房。当天下午,小两口欢天喜地的和男方父母一起去中介公司签合同,讨价还价终于确定了价格,中介公司拿出合同,请双方签字的时候,准婆婆毫不犹豫的拿起笔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然后对小两口说:“没什么事了,你们先回去吧!”孙方纭从开始的惊愕到愤怒,但是毕竟还没有结婚,脸皮薄,只好隐忍下来,把一口怨气发到老公身上,李立说自己事先也不知道,并承诺婚礼过后就把她的名字加上。李立未免婚礼再生变故,劝说孙方纭不要把此事告诉准岳父母。

 

婚礼如期举行,房子的问题却成了小两口心中的一根刺,李立绝口不提加名字的事情,孙方纭看着满屋的装潢和家电都是自己父母出的钱,房子却是别人的名字,内心极为不舒服,两人最终爆发战争,最后闹到法院。

 

开庭审理过程中,承办法官了解到小夫妻本没有什么矛盾,只是因为房产证的名字才意气用事闹离婚,经过了解,男方父母说房子是他们全款买的,再说早晚是小两口的,可媳妇急吼吼的态度他们觉得媳妇想分家,就一直没同意,没想到会让他们闹上法庭,当庭表示愿意加上媳妇的名字,一场家庭纠纷才得以化解。

 

房子财产全给老妈,再和老婆离婚

 

“夫妻之间已经毫无信任可言,各走各的吧!”面对毫无温情的婚姻,张长宁心灰意冷。

 

张长宁与柳正齐于2000年经人介绍认识并恋爱,两年后登记结婚,婚后感情差强人意。2003年,张长宁意外怀孕,因为事先没有准备,加之感冒吃药,她不敢要这个孩子,为了对孩子负责,不顾丈夫的反对,张长宁执意做了人工流产。之后,双方感情发生变化,丈夫对她十分冷淡。2005年,张长宁再次怀孕,当时丈夫柳正齐已经经常夜不归宿,为了缓和夫妻间的关系,她又执意生下了女儿,结果不仅没有改善夫妻关系,反而在做月子期间,丈夫对她和女儿不闻不问,致使夫妻关系加剧恶化。

 

早在2004年,张长宁就发现丈夫在外面有了过从甚密的女性朋友,她因为第一次流产一直心怀内疚,对此也隐忍下来,直到女儿出生后,丈夫依旧故我,她才不得不请出父兄。在岳父及大舅子的干涉下,柳正齐写下了保证书“保证不再无故夜不归宿,好好对待老婆和女儿”,保证书只管了几个月,之后,丈夫更加变本加厉,常常数天不回家。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长宁发现家里的房产证不知道什么时候被过给了婆婆,自己毫不知情。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一纸诉状将丈夫和婆婆起诉到法院,法院经过审理查明,判决当初的买卖合同无效,原来丈夫为了达到离婚张长宁净身出户的目的,用了不合法的手段将房子过户给了母亲,这次事件,让家庭关系降至冰点。张长宁诉请离婚。

 

庭审中,柳正齐对离婚无异议,房产自己要一半钱。同时表示家里存款60多万,有婚前存款17万,并请自己的同学证明,当初两人同时毕业,都是进入事业单位,收入相近,同学证明自己结婚前确实有存款近20万,其妻也出庭证实这一说法。法庭认为每年生活情况不同,此份证明不能有效证明柳正齐的说法,不予认定。柳正齐又提出存款中有部分是母亲的积蓄,只是自己代为保管,并有姑姑作证明,因为他们之间的利害关系,法院对此不予认可。双方都同意离婚,法院判决准予原被告离婚,夫妻共同存款,各得二分之一,房产归张长宁所有,补偿一半房款31.5万元给柳正齐。(文中人物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