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法院“民不告、官不理”?能动司法解难题
作者:黄玉宝 刘松林 孙国龙 发布时间:2010-08-06 浏览次数:280
张法官的这句话一时让记者摸不到头脑,法院办案不都要先到法院去立案后才能办理吗,今天张法官怎么能现场接受群众诉求并现场办理案件呢?原来,该院正在按照上级法院能动司法要求,主动开展以“党组成员联系经济部门,业务庭室联系机关、镇村、社区、学校,优秀干警挂钩重点企业”为主要形式的“两联一挂”服务活动,“走出法庭,走向社会,现场解决纠纷,普及法律知识”。
走向百姓,法院不再神秘
法院,这个庄重而又严肃的地方,人们往往对其“肃然起敬”,而有的甚至是“敬而远之”。因为有的老百姓不懂也不了解法律,总觉得法院离他们很远,高高在上的大法官们甚至让他们感觉到“害怕”。这次“两联一挂”服务活动,法官们从中走了出来,走进企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慢慢揭开了法院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感觉很亲近”。
“真让人不敢相信,法官竟然亲自到农村来办案!”一位路过的村民对法官处理吴大妈的案子惊叹不已,“感觉法官不像想象的那么严肃,高高在上。”
该院陈英波院长告诉记者:“这次‘两联一挂’活动,是在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总要求下开展的,就是要让法官走进百姓,体验百姓的生活,真正做一名‘平民法官’,并切实解决百姓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
“两联一挂”,重在教育
今年年初,在重庆打黑案件中赵长青为文强等人辩护,被网友骂为“黑社会的狗头军师”,指出了中国“普法的失败”。针对辖区普法的实际情况,陈英波说,“此次活动主要以教育为重点,调研、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百姓的法律诉求,并对其进行法律普及教育。”
据了解,睢宁法院近年来在田间地头处理的案件,数量都占该院受理的民事案件的10%以上,张法官还告诉记者这种“巡回审判”的一个好处:到田间地头去开庭,当场处理,当场判决,以鲜活的案件来教育群众,普及法律,效果非常好,真正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两联一挂’不仅仅在农村社区,也在企业”,该院副院长吴东亚向记者介绍:“我们已深入全县42家重点企业走访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涉及的大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存在问题和影响重大的劳动争议等情况,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江苏世纪天虹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勇说,“印有企业法律法规的小册子让我们受益匪浅,也希望法院能够针对企业人员职务犯罪、合同订立、经济法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多到公司举行普法讲座”。
“两联一挂”,志在稳定
天色渐黑,张法官也将吴大妈的案子办了个水落石出,她儿子承认错误并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答应每月给吴大妈200元生活费并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就这样,一段赡养老人的纠纷落下了帷幕,但睢宁正处于发展的“快车道”,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样处理矛盾纠纷,平息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和谐稳定,成了法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陈英波院长最后告诉记者,“两联一挂”不仅要解决民事案件的各种纠纷,消除不稳定因素,更要有效地化解睢宁在突破发展时期特别是在布局规划、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改制、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为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服务辖区百姓,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