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记者从张家港获悉,在省高级法院、苏州市中级法院、张家港市法院的全力支持和保障下,一起涉及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共计22亿元巨额金融授信风险全部成功化解,22亿元授信风险转危为安。

  2006年上半年,日商独资企业shi(音shi)产业重机(江苏)有限公司(下称shi重机)承接了丹麦CILPPER集团12条3万吨散货船的建造订单,银行为其提供授信保函,总金额达22亿元。2008年12月,shi重机日本母公司资金链断裂,向东京地方法院申请“更生”(破产),导致shi重机前期支付母公司7.4亿元预付款无法收回,企业面临倒闭,银行22亿元授信将蒙受巨大损失。

  张家港法院院长张玮告诉记者,母公司的“更生”给shi重机带来信用危机,原材料供应商追要货款,船东弃船索赔,债权人纷纷提起诉讼和保全。事件发生后,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shi重机危机处理小组,张家港法院实时跟踪事件进展,随时提供司法服务,全力为22亿元授信风险化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

  省法院、苏州中院十分关注shi重机诉讼案件的处理,省法院分管领导亲自部署有关庭室在采取保全措施时注重“放水养鱼”,尽可能避免因法院审判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苏州中院院长叶兆伟专门到张家港听取情况汇报,指导案件处理。省法院民二庭主审法官先后10次深入生产现场,对码头、厂房、船舶及库存原材料进行动态保全和解封。张家港法院对当事人申请保全同样采取灵活多样方式,对债权人希望通过查封账户等进行施压的情形,予以正确引导,尽可能避免因保全措施不当影响shi重机的重生。

  张家港法院主动建议上级法院对涉及shi重机的诉讼案件实行集中管辖,集中审理。主动带领当事人到?重机生产现场,让他们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消除顾虑,有效避免了数十起纠纷的集中诉讼。对坚持起诉的9起合同纠纷案,张家港法院及时与授信银行、shi重机进行协调,积极争取债权人的理解和支持,力促双方达成延期、分期付款协议。9起案件中,6起案件的当事人申请撤回了起诉,1起调解案件延期付款,2起小标的案件法院作了判决。

  江苏三级法院能动司法,力助银行推动shi重机转危为安,建造的12条船舶如期交付,银行授信的22亿元隐性金融风险成功化解。记者在发稿前又获最新消息,shi重机被江苏丰立集团独资收购,主营业务从船舶制造拓展到海洋工程,正在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链接:授信是指商业银行向非金融机构客户直接提供的资金,或者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可能产生的赔偿、支付责任做出的保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借款担保等。简单来说,授信是指银行向客户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或对客户在有关经济活动中的信用向第三方作出保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