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院成功打造“1+3”数字化法院
作者:汤春康 戴雪兰 发布时间:2012-09-21 浏览次数:547
近年来,淮安中院深入贯彻执行“科技强院”工作方针,努力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法院审务、政务管理,成功打造“1+3”数字化法院。
今年3月,全省法院信息化暨刑事案件远程开庭工作推进会在淮安中院召开,重点推介了该院远程开庭、提讯工作的做法和经验。8月,省高院出台《江苏法院科技法庭远程应用技术规范》,在全省法院全面推进远程庭审、提讯系统建设,其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均参照淮安模式。
“1+3”数字化法院,其中的“1”是指监察监控管理系统,“3”是指远程立案(网上法院)、远程庭审、远程提讯三个系统。四大系统相辅相成,合而为一,它们的建立,是该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法院在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审判效率、最大限度地服务和方便当事人方面所作出的有效探索。
监察监控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对全市法院(含人民法庭)重点部位和窗口部门的实时监控,强化了院机关的安全管理,规范了干警的司法行为;通过流程再造,实现对现有案件管理软件的有效补充,使得审判流程更加合理、节点管理更加科学、案件管理更加规范。
远程立案系统,以因特网为支撑,是对现有审判方式(专网运行)的有力衍生,综合了网上立案、信访、调解、咨询,院长信箱、阅档预约、庭审直播等功能,拓宽了当事人与法院的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实现便民利民诉讼。远程庭审、提讯系统,基于现有科技审判法庭,通过拓展科技法庭系统的应用范围,实现异地庭审和远程提讯犯人,该系统是对传统庭审模式的革新,可以有效节约审判资源、降低诉讼成本、提升审判效能、实现司法为民。
“1+3”数字化系统运行以来,已经充分显示出其在服务审务、政务方面的独特优势。其中监察监控系统已监督在办案件3151件,向法官发案件提示、督办函97次,对全市法院庭审(谈话)、安检、立案窗口等发出监控信息35次,各类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6.68天,执结率、调解率、二审开庭率分别提高56.6%、3.4%和6.49%,结案数增加4.9%。
远程立案系统运行以来,共接受网上立案22件,网上咨询39次,网上信访35次,院长信箱7次,阅档预约15次,直播庭审86次。远程庭审、提讯系统目前已在两级法院(含人民法庭)建立23个审判场所,在全市6个看守所建成远程提讯席位,满足了上下级法院间、县区法院间、法院与看守所间的多方远程庭审、提讯工作需求,通过远程庭审、提讯方式审理的案件数量已超过案件总数的2%,这一系统将进一步扩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