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清河法院大胆改革少年审判模式,切实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少年审判工作,使少年审判工作能够始终与社会的发展进步相融合,辖区内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有力地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发展。

 

创新审前教育机制。“走出去”,三名法制副校长深入校园开展专题法制教育,少年庭定期选择有典型教育意义的案例开展巡回审判;“请进来”,利用法院开发日,积极邀请学生参观法院、旁听典型案件的审理、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用法、守法的意识。今年以来,该院共深入学校授课15场次,专题教育讲座13次,旁听中小学生达3万多人次,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该院还通过司法建议的形式督促有关方面改进工作,几年来,共向社会有关部门提出司法建议100余条,均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通过整改,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创新审判司法机制。该院建立了庭前调查制度,在给被告人送达起诉书副本时,同时让其填写《未成年被告人家庭情况及犯罪原因调查表》,将家庭主要成员概况、被告人情况、家教和犯罪原因等纳入审判卷宗。同时,及时走访被告人的家庭、学校、社区和派出所,详细掌握其成长轨迹和犯罪原因,为庭审作好准备。对于可能被判处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把握全貌,分析犯罪动因,争取给被告人重新做人的机会。

 

创新审判延伸机制。该院进一步完善帮教机制,坚持定期不定期走访学员家庭、学校、单位和社区制度,共同构筑网络式的帮教体系。对于判处实刑,送少管所服刑的少年犯,少年法庭每年都要去回访考察一次,了解其思想动态及改造表现,同时带去生活用品、学习资料和家乡亲人的问候。少年犯见到曾经审判过他们的法官,就象见到了亲人,争相交谈,汇报改造情况。针对被判缓、管、免的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面临入学、就业难题,该院积极与教育、劳动人事等部门磋商协调,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11名学员找到了工作,13名学员重返了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