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法院六项举措构建虚假诉讼立体式防范网络
作者:喻璐娜 发布时间:2010-07-30 浏览次数:265
为有效防范和应对大调解背景下虚假诉讼增多现象,铜山法院立足能动司法,从防范、预警、甄别、处理、分析、奖惩六环节入手,多措并举构建立体式防范网络。
设置预警标志。在法院立案大厅窗口设立禁止虚假诉讼的警示标志,引导当事人诚信诉讼。发现疑似案件,要求进一步补充证明材料,使心存侥幸的虚假诉讼当事人自动放弃了诉讼。
增强甄别能力。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典型案例研讨等活动,增加审判人员的审判阅历,增强对虚假诉讼案件特点的认识,杜绝虚假诉讼的发生。
规范处理流程。虚假案件集中发生在调解方式结案的案件及简易程序案件中,且多发于涉财产案件中,法院可针对此类案件加强审查,发现反常现象,审判人员应立即向庭长、分管院长报告,将案件异常情况予以记载附卷,在每个审理环节予以警示。对重大疑似案件,提交审委会讨论。
加强分析研判。加强虚假诉讼调研,梳理归纳其特征、成因及对策,及时上报上级法院,并向区党政领导作专项汇报。
严肃奖惩教育。对虚假诉讼案件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向其阐释诉讼风险与法律后果。对参与制造虚假诉讼的有关人员,依法予以训诫、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案件成绩突出的审判人员,予以绩效考核加分奖励。
加强法院之间的信息沟通。虚假诉讼往往发生于基层法院,设立行政区域内部各基层法院的审判管理信息共享系统非常必要。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为法院审判人员提供查询案件基本情况的平台,尽可能减少虚假诉讼案件的发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