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崇安法院运用反家暴网络成功调和一起涉暴离婚案件
作者:陶玉 发布时间:2010-07-28 浏览次数:473
她曾因难以忍受丈夫的拳脚离家出走,又因不辞而别被愤怒的丈夫一个耳光打得耳膜穿孔,无奈之下她选择到法院离婚。意外的是诉讼后暴躁固执的丈夫开始转性了,她收获了一个比离婚更令她满意的结果。崇安法院日前运用反家暴网络成功调和了此桩涉暴离婚案件。
薛某今年48岁,1987年与王某登记结婚。薛某性情温婉,对暴躁固执的王某总是忍让有加。薛某的一再退让并未换来丈夫的体恤,相反王某稍有不顺心便对其破口大骂,严重时还拳脚相向,最让薛某不能忍受的是王某对她的精神折磨。王某一生气就不让薛某睡觉,只要看见薛某睡着就将其骂醒或推醒。为此薛某曾两次报警,王某仍未见收敛。2008年9月,不堪忍受的薛某终于选择离家出走。
即使分居后,王某也未停止对薛某的骚扰,多次跟踪至薛某的租住地砸东西打人,最严重的一次一个耳光将薛某打得耳膜穿孔,此外还不断地向薛某发骚扰短信,许多粗言秽语不堪入耳。2010年6月,身心俱疲的薛某走进了崇安法院。“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崇安法院的人身安全保护令,法官,求求你,叫王某别再来打我了。”第二天,一张禁止王某殴打、威胁、骚扰、跟踪薛某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就送到了双方当事人手中。
无锡崇安法院民一庭庭长潘峰认为:“即使在法官眼中,家庭暴力也不只是法律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因此要动员社会力量解决。”崇安法院充分利用反家暴网络,不仅向公安、妇联、社居委抄送了人身安全保护令,提请上述组织协同保护薛某的人身安全,同时邀请其参与调解。
“即使面对施暴者,我们也没有采取简单的批评、谴责的态度,相反,主动联系心理医生对双方当事人提供了创可贴式的辅导,进行心理疏导。我们的目的不是制止暴力,而是消除暴力。”潘峰谈到。
令薛某吃惊的是,一向呼来喝去、咄咄逼人的王某第一次当着众人向妻子诚恳地道歉了。“我不想离婚,从前是我错了,以后我不会了。我会好好照顾你和儿子的。”在法院、妇联、社居委的多次调解下,薛某表示愿意再相信王某一次。
一个月后,承办法官周溧回访薛某。薛某笑着说:“他现在表现不错,脾气收敛多了。我没想到人身保护令能有这么大作用。真的很谢谢法官,谢谢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