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造通过高校招生办领导许诺对口单招为学生办理大学入学手续,伪造大学入学通知书欺骗多名学生家长获利36万元,最终难逃法网。近日,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高考招生诈骗案件,以诈骗罪依法判处被告人君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5万元。

 

现年25岁的被告人君,系新沂市一个体经营户。20098月,君得知彭某的亲戚高考分数低,就称自己有位朋友的哥哥是中国矿业大学招生办的领导,可以解决高考低分学生通过对口单招入学,并且还能直接带家长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为证明此事的真实性,君给彭某看了他之前办好的一个学生的通知书复印件,彭某深信不疑,就将一些亲戚朋友介绍来的学生委托君办理入学手续。其实,君并不认识大学招生办的领导,这只是他自己编造的。为顺利把钱骗到手,君找到了一家广告公司,通过网上下载的印章图案,伪造了大学招生办公室的印章,然后制作了假大学入学通知书、新生入学须知以及学生推迟报到紧急通知等配套的足以让人相信的证明文书。从820910,在短短22天时间里,君持这些伪造的证明文书共骗取18名学生家长36万元,所骗钱款全部用于偿还个人债务及挥霍。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君以介绍入学为幌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财物且数额特别巨大,扰乱了正常的招生秩序,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鉴于仲君自愿认罪,法院作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的判决。

 

连线法官:据承办本案的法官介绍说,又到高校招生录取时,渴望上一个好学校、读一个好专业是每个考生及其家长的最大愿望。这时,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就会利用考生及家长的这种“求好、求胜、求上、求稳”心理,打着各种各样的幌子实施招生诈骗活动。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家长受骗上当,仔细分析起来原因很复杂,主要是警惕性低、防骗经验不足、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等原因。

 

在此,法官提醒广大家长与考生,面对种种高考招生骗局,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保持警惕,切勿听信花言巧语,不要抱侥幸心理,陷入招生陷阱,否则既耽误考生前程,又造成财产损失;应通过正规途径多方查询录取信息,辨别真伪,切莫追逐不当利益,从而被骗子钻了空子。

 

法官还建议,广大高校及招生考试有关单位,要加大对于招生规定、咨询查询方法以及监督机制的宣传,令招生过程真正实现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