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 闻 、问、 切 化 “四 气”
作者:杨兵 徐从兵 李金宝 发布时间:2010-07-02 浏览次数:1196
我在法院从事信访接待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工作中,我摸索了一套望、闻、问、切的“秘笈”,令横气的来访者服气,让有怨气的当事人顺气,使赌气的夫妻和气,让有怒气的群众消气,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避免了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望”穿绝情化解横气。作为一名信访接待员,每天对来访者察颜观色成了我的职业习惯。凡是脸上有横气的人,我一眼就能望出来。有一次,一位男子刚走进法院接待大厅的门,我就看到他横气十足。我当即叫门卫将他拦下进行单独检查,果然,从这名男子裤兜里搜出了一把用塑料袋包着的剪刀。我感到此事非同小可,将他带到接待室通过交谈,了解到该男子魏某是离婚案件当事人,他今天是带着玩命的想法而来,一旦法院判决妻子与他离婚,他就当场自残。我耐心地开导他:婚姻自由包括离婚自由,不管法官判离或不离,都要正确对待,依法行事,要挽回婚姻得靠自己的真情诚意,而不是靠剪刀,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在我的启发教育下,他服气地点着头,保证法院无论怎么判都心服口服不做鲁莽事。
“闻”出险情化解怨气。信访接待员不仅要眼尖,还要鼻子灵。一天上午,我正在接待大厅值班,一名妇女经过我面前时,我似乎在空气中闻到了异样的气味,我就紧跟她来到了第六法庭,发现她提包里露出一包东西,我问她是什么?她双手捂住提包紧张地说没有什么。“我是值班人员,请你拿出检查。”在众目睽睽之下,赵某只得将这包东西拿出打开,原来是一瓶农药。办案法官帮我将她带到接待室时告诉我,这名女子姓赵,因借款被债权人告上法庭。“我钱明明还给她(原告)了,她说去家就把我欠条撕掉,现在还翻过来告我,我没脸在这世上过了!”赵某冤屈的摸着泪。承办法官对她说:“你说钱还了,只有你知她知,在法律上你却拿不出任何证据,官凭文,私凭据,原告有你的欠条,你只能败诉。”我跟上说:“为这点钱值不得,你要去寻短见不就死无对证了吗?今后对你自家小孩都无法交代。”经过我和承办法官一个多小时的劝说,赵某终于服气地说:“经你们这么一说,我心里顺畅多了,不就是四千元钱吗,我等于是花钱买教训。”
“问”来实情化解赌气。赌气的人往往是来闹离婚的年轻当事人。他们岁数不大,涉世不深,婚后双方往往因为鸡毛蒜皮小事就动手,一气之下到法院离婚。每当有这样的当事人来访时,我首先听他们诉说各自情理,任由他们向我发泄心中不快。在双方都平静下来之后,我再以提问的方式,寻求解决矛盾的突破口:一问他们是什么时候结的婚?二问他们为什么闹离婚?三问他们如果离婚今后打算怎么办?以此唤起他们对过去的甜蜜回忆,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对未来的共同责任。通过这三问,赌气的双方大多会慢慢地消气,有的甚至破啼为笑,牵手回家。
“切”中隐情化解怒气。今年春节前的一天,一名女子在通过法院安检门的时候,我见她行走匆忙,怒气冲冲的样子,我便紧跟她上了审判大厅三楼。不料,当她走到三楼天井中央处时,突然爬上栏杆,欲往下跳,我一个箭步冲上去,迅速把她拉了下来。不料,该女子咬破我的手指并打我一巴掌,接着便坐在地上哭:“我没法活了!你救我干什么?”此时,我顾不得流血的手,赶紧把她扶到了接待室。原来,该女薛某称其丈夫王某有外遇之后,到法院起诉离婚,薛某不想离婚,但明知有第三者插足却又拿不出证据,而王某却能够证明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加之王某是第二次起诉离婚,法院只能依法判离,于是,薛某一怒之下动起了轻身的念头。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我一边教育启发和开导她,一边同她的家人取得联系。当薛某的父母带着她上小学的儿子到场时,母子俩抱头痛哭。我乘机“把脉”,切中她疼爱孩子、眷恋家人的心理,用美好的亲情和未来的生活感化她,最终鼓起了她重新生活的勇气。分别时,望着她抱着孩儿远去的背影,我心中的这块“石头”终于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