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日下午4点多,江阴法院少年审判庭内,对16岁少女小刘抢劫一案的审理已经进行了两个多小时。法官、陪审员、公诉人、律师、小刘的父母都坐在爱心圆桌一侧,围绕着小刘。两个多小时的庭审,法官在审理中不断融入教育。这个看似倔强的女孩子从初时的一脸平静慢慢变得泪水涟涟。“一会儿庭审结束,你和心理老师再聊一聊,和父母有什么想讲的平时不敢讲的都讲出来。”审判长周法官说。

 

小刘今年16岁,年初时从苏北老家来到江阴打工,6月,即因抢劫被抓获。她的年龄与作案手法的不相符让法官非常惊讶。610日晚上,小刘带着事先购买的水果刀来到江阴市一家服装店,谎称看中了一件衣服,但要回家拿定金,把店老板叶某骗了出来,跟她回家。走到河边一处偏僻地后,小刘忽然拿出水果刀架在叶某脖子上,以此抢走了叶某脖子上戴的黄金项链一条及黄金挂件一个,得手后立即到当铺卖了1000元钱。

 

庭审中,法官了解到小刘的这一行为都是事先计划好的,抢劫前身边并不是没钱用,销赃得款也不是自己用,小刘对自己行为的解释始终是因为一时冲动。从小刘母亲讲述中,法官又得知,小刘12岁时有过受惊的经历,自那之后,便有奇怪的举动,家人与她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凭经验,周法官估计,小刘的家庭关系不睦可能是她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于是,开庭前,周法官请来心理老师对小刘进行了一次专门的心理辅导,打开她的心扉。原来,因小刘父母想生二胎,小刘出生不久便被寄养在外祖父母处,弟弟出生大半年后才被父母接回。小刘认定父母重男轻女,从小便表现出了较强的叛逆心,大了以后与父母间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认为父母不重视自己,过起了放任自流的生活。了解了原因,周法官一方面在庭审中对小刘循循善诱,引导她感恩父母,遵守法律,另一方面,庭审后,再次请心理老师进行辅导,这一次,是小刘和父母面对面。

 

“我知道错了。希望你们原谅我,对不起你们。你们身体都不好,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好好改造。出去后会好好听你们的话。”心理辅导结束,小刘守在身边的爸爸、妈妈、爷爷、叔叔等诸多亲人说了最后一句话,便跟着法警离去了。

 

在江阴法院少年庭,像小刘这样的案件审理不在少数。涉嫌犯罪的少年往往性格孤僻,成长经历颇多波折。法院在审理中树立全程教育理念,通过圆桌审判、引入心理辅导矫正等方式,将教育贯穿于涉罪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的前、中、后整个流程,真正实现寓教于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