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苏州讯:日前,吴江法院法官斗智斗勇,异地执结一起涉省人大代表的“骨头案”,为当事人追回货款八十万元。

国安实业(吴江)混凝土有限公司与江苏某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在法律文书生效后,国安公司多次到扬州某市要求该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履行义务,却遭遇重重阻挠。无奈之下,国安公司向法院申请执行。

出发前,为知己知彼,掌握执行工作的主动权,执行小组做了大量前期工作,通过互联网调查被执行人单位的性质、经营状况。在得知被执行人单位企业负责人是省人大代表,该企业系当地知名国有控股企业,有足够的履行能力这些情况后,执行小组制定了“只可智取,不宜强攻”的基本策略。

到达目的地后,执行小组先后查询了当地的八家银行,均无任何收获。执行法官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将工作重心放在对被执行人的不动产查封上。在查封被执行人房产的过程中,执行小组遇到了预期的阻力,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各种理由推诿,不愿配合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执行法官沉着克制,冷静应对,向房管处的负责人明法释理,一一列举拒不协助执行的法律后果,对其展开心理攻势。直至下午5时,才成功查封被执行人的房产。得知不动产被查封的消息后,被执行人陷入被动,不得不通过当地法院和执行法官联系,表示愿意协商解决。被执行人一方面联系当地领导向执行法官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仍以各种藉口逃避执行。执行小组决定通过加大威慑力来化解阻力,争取谈判的主动权。执行法官义正词严地指出,对于妨碍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党政干部,法院将向有关部门反映。对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行为,法院将在省内主要媒体刊登执行令和执行悬赏公告,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至此,被执行人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主动提出愿意一次性解决本案。经与申请人沟通,双方达成和解协议,申请人顺利拿到货款八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