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云法院积极提升“四个能力”破解工作难题谋求新发展
作者:王建刚 发布时间:2009-07-01 浏览次数:444
本网连云港讯:2009年来,灌云法院认真开展各项审判的同时,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着眼审判工作规律,以提升“四种能力”为根本点,带着问题学习,解放思想先行,下大力破解法院工作难题服务“三保”,较好地促进了灌云社会和谐稳定与地方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
一、提升服务大局能力,以公正高效的审判解决如何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问题。一是正确定位审判工作在党委、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参与”与“保障”的关系;二是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等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形势下审判领域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完善主动服务企业工作机制,开展走访调研重点企业活动;三是进一步深入落实服务企业发展10条意见,全面打通涉企案件审理“绿色”通道,通过开展涉企案件巡回审判和法律服务进企业等手段,帮扶因受金融危机影响经营陷入困境企业走出低谷,突出服务的有效性;四是把严打政策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司法审判的打击、保护、调节、引导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今年以来,该院企业巡回法庭结案352件,其中调解338件,调解率95.6%;驻交巡警大队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结案169件,调解率86.7%;小额案件速裁庭结案398件,调解率100%。
二、提升民生保障能力,以亲民爱民的作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涉民生案件处理,以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活动为契机,以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为手段,认真分析研究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一是对进入诉讼和执行程序的弱势群体进行必要的司法救助和执行救助,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二是驻交巡警大队巡回法庭、小额案件速调速裁进一步加大诉讼调解和诉调对接力度,把调解贯穿于诉讼的全过程,进一步彰显审判工作的服务民生职能;三是结合司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着眼于更好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爱护人,准确履行职责,依法保障人权,使司法、司法权威真正被广大群众所理解、认同和拥护,提高司法公信力。2009年来,该院共缓、减、免交诉讼费28.585万元,对8名确有困难的申请执行人救助12.05万元;为6名特殊刑事案件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或代理人。
三、提升队伍执行能力,以有效的措施与手段解决“执行难”问题。一方面,通过强化对干警执行工作绩效考核,组织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召开执行工作例会和执行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促进干警自身执行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结合警示教育专项活动,全面落实廉政跟踪监督制度,积极促进廉洁司法示范部门创建工作;另一方面,深入探索执行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通过采取联动执行、和谐执行、威慑执行和集中执行相结合的方法,促进申请人合法权益最大程度实现,有效化解“执行难”。2009年来,受理的执行案件法定正常审限内执结率100%,实际执结率71.54%,执行标的额实际到位率98.66%。在市中院考核基层法院的各项指标中,排名均居全市法院前列。
四、提升机制建设能力,以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解决法院规范管理问题。立足审判工作特点,针对法院工作现状,深入研究法院改革和发展的新思路,出台了涵盖审判管理、纪检监察、干部人事、涉诉信访、司法行政、机关督查等6大方方面内容的14项规章制度,该制度体系既有对院党组成员行为的约束,也有对普通干警司法行为的规范与管理,既有对法院审判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考评奖惩,也有对服务审判工作的司法行政行为的监督与制约。各项制度之间在保持必然内部联系的同时,又相对独立。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对促进法院规范化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