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扬州讯:宝应法院以创建省级“信息化建设示范点”为契机,努力提高审判工作科技含量,积极推进法院信息化建设进程

一是法院信息装备实现现代化。今年年初,该院克服公用经费十分紧张的实际困难,投资80多万元,完成了中心机房改造和规范化科技法庭建设两项工程。在中心机房改造中,该院严格按照省高院规定的标准进行布线施工,构建了以千兆光纤为骨干的高速局域网系统,改造后的机房面积由30平方米扩大到90多平方米。该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建成的规范化科技法庭,配备先进的法庭摄像、扩声、举证及显示系统。开庭时,院领导和其他干警可以通过院局域网对公开开庭审理的案件进行实时观摩,实时监督;先进的声像设备确保各方当事人及旁听群众在庭审过程中能够“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记得准确”。中心机房视频监控系统和多功能视频会议室也基本建成,通过千兆交换机可使视频会议室直接与市中院、省高院实现互联。

二是审判质效管理实现智能化。院领导运用“领导决策辅助分析系统”对各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利用网络信息加强对审判工作的监督管理,设置立案、分案、排期开庭、结案以及归档五个节点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全面准确掌握审判工作基本情况。审判监督庭根据分工每季度在网上随机抽查一部分案件,进行严格的评查,评议内容从程序、事实、法律适用、诉讼收费、裁判结果和社会效果预测六大方面细化为多个小项,评议时依照评议细则逐项进行,评查结果每月在网上通报排位。《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权限对各类案件审限逐件自动提醒,并由立案庭专人负责在网上对审、执案件跟踪检查,对未结案件进行警示,通知承办人,在《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上以特殊格式字体公布,杜绝了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

三是监督考核工作实现规范化。该院统筹制定出台了《计算机系统管理员职责》、《网络协管员职责》、《计算机网络终端设备使用和维护规定》、《网络安全保密员职责》、《关于开展干警、聘用人员信息技术培训、考核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编制成册,张贴上墙,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以立案庭、审管办、纪检监察室、政治处为主体分别对案件流程进行管理、对案件质量进行评查、对违法审判进行查处、对岗位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的监督机制已基本建成,使审判工作步入办案规范、管理科学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