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徐州讯:一起起剑拔弩张的矛盾在他们的调和下平稳化解,一双双羸弱无助的目光在他们的调解后喜上眉梢!铜山县郑集人民法庭的法官们正是靠调解这些平常的“小案”,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今年1-8月共审结各类案件594件,其中调解撤诉498件,调撤率为84%,所判案件没有一件被上级法院发、改,没有一件引起当事人上访,在半年考核中,该庭在全市25个人民法庭中位列第四。小法庭演绎大调解,奏响了一曲司法和谐的动人乐章。

以和为贵:春风化雨泯恩仇

调解是人民法院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办法,郑集法庭的法官们深刻领会到了调解的力量和魅力。

今年3月份,该庭在审理一起交通事故案件时,作为死者家属的三原告由于没有查找到被告的财产无法进行财产保全,情绪非常激动,将死者的遗像捧到了被告家门口,而被告以车辆系他人借用为由拒绝赔偿,并表示如果原告不将遗像取回,将武力解决此事,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办案法官充分施展调解秘诀,对双方动之以情,明之以理,晓之以法,慑之以威,最终这起矛盾激化的案子神奇的以调解结案,原、被告双方不但达成了赔偿协议,并且当庭履行完毕。案子的处理结果不但双方当事人没有想到,法官们也出乎预料,这也许就是调解的力量和魅力所在吧!

以人为本:于细微处促和谐

在郑集法庭审理的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原本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既是事业上的伙伴,亦是生活中的朋友。然而这次双方却因一点误会产生纠纷,导致30多万元的价款未能给付,于是一纸诉状,多年好友针锋相对上法庭。承办法官了解这一情况后,觉得双方对案件事实争议其实并不大,只因当时双方当时都在气头上的一时争执,如今碍于面子,双方都不愿意让步。对此案作出判决并不难,可是一旦判决,当事人之间多年的伙伴关系将不复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达到。承办法官没有急于开庭下判,而是多次主动做双方的思想工作,不厌其烦地为双方当事人分析案情,权衡利弊,缓和矛盾。在法官的耐心和热心感召下,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一次性给付原告价款30多万元。领取调解书时,双方当事人感慨地说,正是由于法官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再一次牵起友谊之手。

以诚动人:道是无情却有情

有一对家庭富裕的中年夫妻,因双方关系恶化多年,妻子带着女儿回娘家居住。今年初,丈夫陈某提起离婚诉讼,妻子吴某也愿意离婚,但因夫妻财产较多,双方对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争执不下。在双方都缺乏证据的情况下,承办法官以一片真诚之心,劝他们和平的分手。

调解室里,法官为他们泡上热茶,当事人及其主要亲友、法官一同坐下促膝谈心。法官告诉他们,在离婚纠纷中,判决是解决婚姻纠纷的重要方式,但不是最好方式,而调解则是解决矛盾的双赢之举,哪怕调解的最终结果是双方离婚,也应让离婚的双方平和的分手。因为虽然双方“劳燕分飞”,但由于要探视子女和在子女将来的结婚等场合,双方仍然要碰面,甚至有些事情仍然需要双方共同商定。在法官的真诚劝说下,双方在财产的分割办法上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法官根据综合情况对单件财物所作的“定价”为底价,然后双方竞价,财物归出价最高一方,如依底价一方不要,则财物归认可的一方所有,如均认为底价偏高,则下浮底价,直至一方接受;全部财产确定归属后,获物多的一方向另一方支付相应的价款,达到财产平均分割。最终,此案被法官真诚而又巧妙的调解结案,双方和平分手,均表示满意。

司法便民:原来法律也人性

在庄严的审判庭里敲响法槌,继而进行宣判,这无疑是每个法官所期盼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基层法庭还不能达到每一件案件都在审判庭内开庭宣判。针对辖区的具体实际,郑集法庭开设了“假日法庭”、“夜间法庭”、“巡回法庭”等“便捷”法庭,彰显司法关怀,促成了一个又一个案件当事人握手再言和。

李某受雇于王某,在一家建筑工地干“瓦工”,一块楼板的突然断裂,李某当场摔下,导致卧病在床。由于其雇主和房主互相推诿,李某的医疗费未能得到偿付,家庭生活陷入困境。无奈的李某只好向郑集法庭提起诉讼。由于案情复杂,几方当事人不到庭很难查清具体案情,而原告因腿伤行动不便,代理人又很难完全弄清案件事实。两被告雇主和房主白天也很忙,法官考虑到具体情况,劝说雇主、房主在夜晚同时到原告家开庭。当法官走进李某的家门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也许只能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作为被告的雇主和房主也被自己看到的情景所震惊。一阵沉默后,法官不失时机地向雇主和房主讲解法律和人情。雇主和房主的态度当场转变,不再互相推诿,表示原意三日内先付5.7万元医疗费,一个月内再付7万元。该案最终圆满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