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死无对证的借款官司
作者:吴杏萍 吴洲平 发布时间:2008-08-25 浏览次数:1108
本网无锡讯:李英身感世态炎凉,丈夫生前曾把60余万元巨款借于好友,在不幸病故后追问借款时却被告之已还50万元,昔日好友对簿公堂,上演一出良心大战。日前,这起死无对证的借款纠纷经宜兴法院一审、无锡中院二审,法官明察秋毫,明断公案,终于落下帷幕。
整理遗物 发现七张借条
悲伤接踵而至。得知这笔丈夫留下的财产后,李英便向蒋斌、张红夫妇核实,结果令她大出意外,夫妇俩说借款的确是事实,但已经分两次还掉了50万元,如今只欠下15.4万元了。但是在李英的记忆中,家里从未收到过这笔50万元的还款,这笔钱难道随着销丈夫的离去也销声匿迹了吗?
对簿公堂 替丈夫讨公道
为讨个公道,李英和儿子、公公以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身份一纸诉状将蒋斌、张红夫妇告上法庭,请求法庭判令两被告立即归还借款本息65.4万元,并向法院提供了七张借条。
在法庭上,蒋斌夫妇说,他们自己办了一个陶瓷企业,和做生意的
李英责问蒋斌夫妇没有良心,丈夫生前帮助了他们,现在却因丈夫的离去想对这笔借款耍赖。丈夫
争议焦点 两张“瑕疵”领条
当被告提供的领条给原告确认时,这不看不要紧,一看李英一家更是气上加气,在他们看来,这两张领条实在是太有“问题”了。第一领条张落款时间是
被告提供的两张领条从形式到内容看起来似乎不符合常理。丈夫
对于原告提出的意见,被告蒋斌承认领条上的内容除签名外全是妻子张红写的,并一再强调写错字是很正常的,对第二张领条有改动迹象作如下辩驳:因为妻子是厂里的会计,
死无对证 法官作出明断
双方当事人的焦点已很清楚,两张领条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至于真相如何,只有双方当事人心里面最清楚,但现在一方当事人已到了另一个世界。逝者已逝,真相由谁来说明?法院下判是依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判断,并努力追求法律真实和客观真实的一致。
第一张领条经当事人申请委托南京师范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进行笔迹鉴定,结论为:该领条上王小军签名与提供的笔迹样本为同一人所写,与领条上其他字迹是同一时期形成的,但由于缺乏样本不能确定它们是否为“
宜兴法院经审理认为,对第一张领条,根据签定结论认定王小军的签名与其他字迹是同一时期形成的,故该证据可以作为定案依据予以确认,于
综上,二被告辨称已归还50万元借款,经法院认定确认为已归还10万元,另40万元主张缺乏依据,不予认可。遂依法判决被告蒋斌、张红夫妇归还原告李英等人借款本息计55.4万元。
一审判决后,被告不服,向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日前,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