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赖”化名欠款规避执行 法院沉着应对破解难题
作者:高伟 郑菊 发布时间:2011-10-18 浏览次数:281
被执行人使用假名字打欠条,诉讼中不到庭参加诉讼,致使执行过程中找不到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多方调查终于找到被执行人并执行到执行款,近日,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执结了这样一起执行难案。
2010年3月到9月,自称家住徐州市贾汪区某村村民的“王航”多次向徐州市铜山县任某购买石灰,并给任某出具了欠条。王航偿还了部分欠款后尚欠任某三万元,后王航不偿还欠款。任某某向徐州市贾汪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庭审过程中,王航经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依照法律程序缺席审理,法院判决王航偿还任某某欠款。
官司打赢后,任某向贾汪法院申请执行,然而执行中,法官根据任某提供的王航的姓名、住所地到某村调查,村民表示没听说过“王航”这个人,由于任某起诉时仅提供一份欠条,执行法官到公安机关户籍处调查王航的居民身份证,也显示没有王航这个人。执行因而陷入僵局。2011年10月,执行清理积案活动促使法官重新审视和调查这个案件,执行法官多次到王杭所在村民委员会调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该村已退休的老治保主任处询问了解到,该村有一个人他的父母曾喊其王航。该村有一个村民小名叫王航,但仅其父母叫过,其他人并不知情,此人真名叫王洪某。经过调查其户籍,与任某某提供的信息基本一致。但此人长期外出,不知所踪。
查到这个线索后,法官迅速对王洪某及其配偶陈某的财产状况展开调查,并冻结了其配偶陈某在农业银行的6万余元存款。之后,法官直接找到其配偶陈某询问王洪某的情况。开始陈某百般狡辩其丈夫不叫王航,更不认识名叫王航的人。执行干警依法将陈某带回法院作进一步询问,陈某到法院后神情慌张,言辞含糊。执行法官趁热打铁明确告知其利害关系,如若继续隐瞒将可能构成诈骗犯罪。在释明法理及利害关系后,陈某最终承认了其丈夫就是王航的事实。并主动要求和解,愿意如数偿还欠款及利息。经过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陈某待其丈夫王洪某一次性给付了所欠欠款。执行积案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