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是老年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对事情的分析判断经验充足,不容易被表现所蒙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却往往是诈骗份子主要的行骗对象,他们一旦上当,遭受的往往是财产和精神的双重打击。滨湖法院刑事审判庭根据近几年来针对老年人行骗的手法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情况,提醒广大老年朋友注意防范。

 

手法一:算卦去灾

 

典型案例:多次因为赌博、盗窃、诈骗被刑事处罚的许某出狱后,再次伙同广西籍犯罪分子邱某、刘某、王某等人来锡实施诈骗。许某事先选定一老新村作为作案地点,安排邱某、陈某在此等候,刘某、王某到另一地点物色作案对象。发现目标后,由刘某将来人拦下,打听附近是否有一位专治疑难杂症的老中医,王某则乘机出现,表示认识该老中医,并夸赞该老中医如何了得,于是二人邀请被害人一同前往。途中刘某、王某故意与被害人唠家常,得知被害人家庭情况后将信息电话告知邱某。到达老新村后,邱某谎称是老中医的孙子,其爷爷已准确测算出三个人的情况,并提醒被害人其儿子近期将会有难,要求其拿出财物给老中医作法。待被害人回家取来金银与现金后,邱某即要求被害人去市场购买几个苹果作为消灾的“引子”,邱某等人则随即携赃逃离现场。

 

其他手法:除上述案例中的手法外,犯罪分子还常使用房屋驱邪骗术进行诈骗。犯罪分子假装租房,在与房主闲谈中表示自己略懂风水,先是夸此房风水好,然后突然发现某处阴气太重,但称可以通过有毛主席图案(即人民币)的物品作法消除。待房主拿出百元钞票,犯罪分子便会乘机将钞票掉包拿走。

 

诈骗特点:犯罪分子充分利用老年人常有的迷信心理,让老年人在保平安的心理压力下自动交出财物,作案时一般为多人配合实施,将被害人引入一定的情境,然后按照事先的安排分工协作,一步步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防范策略:这类诈骗情境复杂、人员众多,特别是本地犯罪分子和女性犯罪分子的加入使得该类犯罪的成功机率极高。因此,广大老年朋友要相信科学,消除迷信心理,在处置财物时要多与家人、子女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

 

手法二:共同致富

 

典型案例:宗某与邢某、朱某经合谋商定诈骗方法后,由邢某将被害人骗至某公司门口,宗某则假装公司主任与两人偶遇,邢某假称要找该公司经理的女婿购买保健品。宗某称可以带两人去公司经理的住处寻找,但担心刑某是上门要债的,遂只带领被害人前往该公司经理住处寻找。途中两人又偶遇自称“经理女婿”的朱某,朱某表示愿意以每粒60元的价格出售保健品。宗某即提议与被害人合资共同购买该保健品,然后以每粒90元的价格出售给邢某。被害人信以为真便回去取钱,待被害人取来现金一万余元现金交给宗某后,宗某即借故离开。

 

其他手法:除上述以转手买卖保健品为幌子的诈骗手法外,实践中也出现了以倒卖电子芯片、外币、邮票赚钱差价为诱饵的诈骗方法。

 

诈骗特点:通过倒卖物品赚取差价或者共同分赃来激起人们的贪财心理,让被害人以为可以轻松花小钱赚大钱,并以特定的场所为掩护,比如工厂、银行或者火车站等,符合特定情境,让被害人放松警惕,又以实实在在的物品展示骗取被害人的信任,最终骗得财物。

 

防范策略:防骗原则是不贪财、不轻信。如果有陌生人提议和你一起做生意倒卖物品赚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相信天上会掉馅饼。

 

手法三:为你解忧

 

典型案例:邬某因赌博欠下债务,得知其读小学时的老师施某正在为女儿找不到工作而发愁,遂预谋以帮助安排工作为由诈骗施某的钱财。其跟踪施某后故意过去搭讪,并谎称自己的哥哥在某银行工作。被害人便主动提出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尚未找好工作,托邬某帮忙找人将女儿安排进银行工作。此后,邬某便多次以请客吃饭、送礼为由,从被害人施某处骗得人民币20万元。

 

其他手法:除上述以为子女找工作为由诈骗钱财外,实践中大量出现冒充拆迁工作人员,以帮助多获得补偿款或分得更好的安置房诈骗拆迁户的财物,或者谎称认识政府工作人员、司法人员,可以帮忙打招呼办理各种证照、逃避法律责任等方式进行诈骗。

 

诈骗特点:这类诈骗犯罪案件一般都是熟人作案,利用被害人需要解决子女就业、法律纠纷等问题的迫切心理,以打招呼说情、请客吃饭为由,骗取被害人的财物。这类案件一般较难侦破和认定,一是有些问题经过一定程序得到解决后,被害人以为是由于犯罪分子从中帮忙,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即使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但出于面子问题或自己本身行为的违法性,不愿意报案。

 

防范策略:子女就业、房屋拆迁、法律纠纷等问题应该通过正常的途径解决,可以自己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进行咨询调查,对“热心人士”的底细也应该进行深入地了解,特别是一旦发现自己上当受骗一定要保留好证据材料,第一时间报案。

 

手法四:紧急救助

 

典型案例:被害人吴某是一名退休教师,与妻子长期分隔两地,某天接到一男子电话,自称是吴某妻子的侄儿,目前正在南京出差,过两天来无锡。次日,该男子又与被害人联系,称自己在南京嫖娼时被公安查获,让吴某帮忙交30000元保释金,并请求吴某不要告知家人。被害人吴某在汇出30000元后再次接到该男子电话,让其再汇款60000元用于交纳公安机关罚款。此后,该男子再次给吴某打电话,表示要200000万元才能保释,让其继续汇款。此时,被害人吴某发觉上当受骗,遂报案。

 

其他手法:类似上述作案手法的还有冒充学生的老师、同学给家长打电话,以在校学生发生车祸急需手术费用为由诈骗家长钱财。这类诈骗手法都属于电话诈骗。实践中,常见的还有通过打电话告知被害人中奖、银行卡被盗用、退税、涉嫌刑事犯罪等方式骗钱。

 

诈骗特点:这类诈骗方法一般都是异地电话联系被害人,告知被害人其家人或自己发生意外情况,让其汇款至指定账户。老年人缺乏一定的法律常识,更容易上当受骗。电话诈骗一般都是团伙或是犯罪集团作案,组织严密,分工具体,有人负责打电话,有人负责取款,给侦破和追赃带来很大困难。

 

防范策略:骗子所掌握的电话号码,大多从网上或被害人亲人手机中获取,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老年朋友接到此类电话,首先不要慌张,要多方进行验证,不要轻信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