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两级法院:三万案件息诉止争见真功
作者:徐 育 陈向东 顾建兵 发布时间:2011-09-08 浏览次数:420
“既没有请律师,也没交一分钱诉讼费,两天前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当场调解成功,隔了一天就拿到了足额的赔偿款,我除了满意,还是满意!”9月3日下午,记者见到四川籍农民工刘思菊,她刚刚在“绿色理赔服务站”拿到22700多元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款。
在南通法院采访的日子,记者被这样一个个活跃跃的创造、一串串生动的故事、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感染着……
法官下沉“家门口”
在南通,像“绿色理赔服务站”这样的诉讼服务模式已是遍地开花,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快车道”。2010年至2011年8月,南通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前调解案件33104件,调解成功30091件,成功率达90.9%,经过司法确认18312件,为诉讼群众节约诉讼成本约3000万余元。2010年,南通中院以全省考评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膺全省法院矛盾纠纷化解先进集体榜首。今年4月,南通中院被省高级人民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在司法实践中,南通中院党组发现,基层法庭处于审判工作的最前沿,承担着大量的一审民商事案件。为此,中院党组在全市法院实行“法官下沉、案件下移、政策下倾”的“三下工程”,把法庭设到城郊结合部、工业园区、港区等纠纷易发、多发区域以及交通相对不便的乡镇,最优化地将审判资源布局到矛盾纠纷化解第一线,大多数当事人在“家门口”实现了息诉止争。
现在,南通全市法官每人至少与一个贫困户结对交朋友,开展社会管理十大创新工程,分解百项工作,千名法官定向联络村居,万起案件关注民生。通过开展巡回审判、送法进村居、进校园、进企业,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化解在百姓的田头、村头、船头、炕头。
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全市人民法庭共受案17783件,占基层民商事案件总数的52.9%,诉前成功调解案件9991件,成功率为91.7%,居全省第一;服判息诉率为97.7%,居全省第一。今年5月,如东?茶法庭被最高法院、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成为继兴仁法庭之后全市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人民法庭。
514名退休职工解了心结
“带着对贵院的崇高敬意和无限的感激之情,我代表九鼎集团退休职工向你们表示衷心地感谢……”今年1月10日,如皋市九鼎集团杭开泉、吴学玲两位老人代表514名退休职工,赶了一百多里的路专程向南通中院送来一块绣着“案结事了、功不可没”的金匾和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2006年,江苏九鼎集团有限公司与514名退休职工因缴纳医疗保险补偿金的问题发生了纠纷。同时,要求如皋市政府协调解决。2007年,如皋市政府做出纪要,后南通市政府做出了维持行政复议决定。
2009年,杭开泉、吴学玲代表九鼎集团有限公司209名退休职工向中院起诉,状告南通市政府。
南通中院对此案高度重视,院长马志相和诉前调解中心的法官多次前往如皋,找政府和九鼎集团进行深入商谈,逐个走访涉退休人员,加强疏导,钝化对立情绪;数十次与双方电话联系,讲法释理、严明利害、听取意见、协商方案;同时,还邀请基层政府、社区干部全程参与调解,共商对策措施。
经过半年不懈的努力,双方当事人逐步被办案人员的真心真情所感化,最终在退休职工、政府、企业间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达成了调解协议。
杭开泉老人告诉记者,南通中院领导和法官为514名退休职工办了实事,解决了后顾之忧,我们没有花一分钱。“群众事无小事”,他们做到了、落实了。
去年以来,南通中院成功调处如东5400余亩滩涂土方工程案、南通龙华纺织公司60余名工人劳动争议案、宁启铁路征地拆迁案等14起重大群体性纠纷案件。今年8月31日,如东县人大副主任、如东县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成泉一行代表县政府对南通中院成功调解涉案标的达615万元的海洋铁路建设的侵权纠纷案,专程向南通中院送来一面绣着“深入基层谱和谐,竭诚服务促发展”的锦旗表示感谢。
法官+村官的服务模式
陈介群与邻居小陈系堂叔侄关系。自1997年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小陈一直在属于其叔叔陈介群的自留地上砌羊圈、种桑树等。陈介群多次催要自留地,小陈始终不给,双方为此积怨很深。村干部也多次组织调解未果。
今年4月9日,陈介群准备在宅基地后面建房用于养蚕,但由于自留地被小陈占用,双方由争吵到动手。负责该片区的邢毅法官接到村民调主任打来的电话后,和村干部一起实地查看并丈量了陈介群宅基地面积,查清小陈侵占陈介群宅基地的情况属实。在邢法官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至此,这起长达14年的纠纷成功化解。
海安县系农业大县,法院收案数历年均在万件以上,其中70%以上的矛盾纠纷都是发生在农村的赡养、继承、相邻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纠纷。
“村里时常发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矛盾,而且很难调和,动不动就要闹着上法院。要是村里能有个法官就好了。”
海安法院党组在调研中,村民主任的一个玩笑话,却引起了院长王平的思考:“是啊,如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片,每个片配备一名法官,开展定期驻区服务,既能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又能从源头上减少诉讼,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吗?”
海安县法院在充分论证调研的基础上,将法官全部配属至231个行政村,实施“法官+村官”结对模式,固定每月首个周六上午为“片区法官进村日”,除法律规定的不宜公开庭审的案件以外,其余案件一律实行开庭、调解、调查三进村,让百姓家门口的事情就在家门口解决。
好建议遇到有心人,解决了大问题。截至目前,海安法院片区法官进村与村官一道成功化解纠纷3281起。与此同时,2010年,海安法院新收案件数同比下降20.48%。今年1-8月份,共受理案件6133件,同比再次下降6.46%。
省时省力“司法超市”
8月24日,记者见到如东县掘港镇的赵某,他刚从如东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严洁法官手中接过《民事调解书》,对 “司法超市”赞不绝口:“去年有个借贷纠纷,找了个律师就花了3000多,拖拖拉拉地还没解决好问题,今天为别人拖欠我的农资款来‘司法超市’办理,没料不到半天工夫就彻底解决了,真是太方便了!”
打不起、耗不起、烦不起,一直是老百姓打官司的难题。今年3月,如东法院对原有的诉讼服务中心进行了改造,创建了江苏省首家融诉讼服务、诉前调解、快速裁决“三大中心”于一体的“司法超市”,总面积逾1000余平方米、配备了39名法官。超市的一楼设置了诉讼引导、纠纷分流等11个服务窗口,共承担法律咨询、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纠纷分流等28项服务职能。
来自公安交警大队的专职调处交通事故纠纷平台调解员曹海兵告诉记者,他自4月份进驻超市以来,已经参与并成功调处交通事故人身赔偿纠纷20起,涉案标的达40余万元。
据了解,超市运行半年以来,超市共发送诉讼服务温情提示短信10万余条、接待当事人11300余人次,诉前调解和立案调解1389件,调解成功率达83.37%,案件办结时间由30多天缩短为1.5天,费用平均节省6成以上。与此同时,今年1-8月,该院收案总数为4963件,同比减少912件,同比下降13.9%。
谈起“超市”,如东法院院长蒋明华信心十足:如东法院正着手把这一新平台向乡镇延伸,在全县14个乡镇、260个村(居)实现“司法连锁超市”全覆盖。
五老法官退岗不褪色
在南通中院采访时,马志相很自豪地向记者推荐说,启东法院5名离退休法官退岗不褪色,诉前成功化解3000多起纠纷的事迹很值得推广和宣传。于是,记者乘车从南通赶往100多公里之外的启东市法院。
在该院的诉讼服务中心,记者见到了张成玉、管成祥等5名退休法官。他们拿着自己记录办案的一摞厚厚的“功劳簿”,不待记者询问,就自豪地讲起了背后的故事。
老法官张成玉对记者说,今年3月份,浙江杭州市一个体户赵某通过邮局寄来了诉状,状告启东市吴某拖欠他多年的8000元货款。立案庭把该起纠纷交给了张成玉办理。张老及时找到了吴某,问其欠赵某货款8000元的事实是否存在,吴某回答说确有此事。经张老做工作,吴某主动将8000元钱送到了法院。
没等张老给赵某打电话通知其到法院领钱,赵某就把电话打了过来,约时间到法院立案并交诉讼费。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张老在电话里直接让他到法院来拿8000元钱……
在谈到退休了为什么还愿意回到岗位上时,管成祥老法官微笑着说:我们退休了,有个别企业的老板主动找上家门、打电话或者托人,聘请做法律顾问或代理打官司。我们都不愿意干,当了大半辈子的法官,从感情上讲觉得“掉价”和“难为情”,但我们老同志总觉得每调成一个纠纷,就有一份成就感啊!
启东法院院长石汉慈告诉记者,近三年,这些老法官诉前共调解各类民事纠纷3000多件,今年1-8月,已成功调解914件。
临别前,5名老法官幽默地称他们是“预备役法官”,并在醒目的“诉讼服务”中心大铜牌下站成一排,请记者为他们拍了一张“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