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钱的真诚-学习陈玉浩有感
作者:杨贵亮 发布时间:2011-08-26 浏览次数:1169
“我每次来,你都给我一块钱,让我吃顿热饭。我受过很多冷眼,在你这我看到了希望,我信任你。”这是信访老人杜庆文的话语。“作为一名接访员,只有真诚尊重每一位来访群众,才能对得起胸前的天平,对得起自己的职责。”陈玉浩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一元钱是不多,能买一碗热粥,就是这晚热粥温暖了信访人的心,让当事人感到了法官的温暖,看到了希望,消除了怨言。“只要有了待当事人如亲人的态度,就会事事处处为当事人着想,千方百计替他们排忧解难。”陈玉浩心中,一直坚守着这个朴实的追求。看到这,我感动了,作为一名执行法官,也要有这种爱心来对待当事人,打官司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但不得以不得不走上法庭,由于“情”“法”在许多的情况下不能统一,当事人感到委屈心里不服,于是走上了信访的道路。为了减少信访,我认为执行法官在办案时就应该向信访接待员一样用爱心和真诚来对待当事人,为其解释法律的公平,解除当事人的怨气。
一个“情”字,在接访中,陈玉浩有着深刻的诠释:“赡养案件有亲情,邻里纠纷有乡情,交通事故有同情,离婚案件有旧情。只要唤起当事人的心中真情,所有的恩怨都可能烟消云散。”陈玉浩的诠释很深刻,当事人之间有情,法官和当事人之间更要建立真情,这样他才信任你,信任法律,相信法院,几年的办案经验,在办案中承办法官资助当事人是常有的事,特别是申请人家庭困难,而被申请人又拒不履行且下落不明,承办法官自掏腰包给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是一元的车费,申请人都会感动,都会理解,都不会走上信访的道路。
“帮”困难群众,体现为民情怀。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执行法官要胸怀大局,体察民情民意,能帮助解决的就要想办法,出点子,不能解决的要听取情况,做好解释,切不可把群众拒之门外,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失了民心。执行法官要做好解决矛盾的灭火器,让信访群众在执行环节就息访。
“ 一元钱解决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对人民群众的真诚,是我们法官办案的态度问题,只要我们执行法官都树立向铜山法院执行徐健局长讲的一样,只要做到“五心”即“细心、耐心、爱心、专心、恒心”就一定能干好本职工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