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从事法官这个职业十五年了,而一起邻里纠纷中被害人李大伯来起诉时那哀怨的眼神,孤单的身影至今让我无法忘怀。

 

我记得那是去年年底一个异常寒冷的周二,快中午的时候,一个头发花白、衣衫不整的老人慢慢走进了诉讼服务大厅,一声不吭地递过一叠起诉材料。我认真地进行了审查,发现这是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除了一纸诉状和一叠医疗费发票,涉及到侵权责任的证据材料一份都没有,于是我耐心的做了一番解释并要求老人补齐材料后再来。听完我的话,老人又一言不发地拿起文件悻悻的朝外面走。看着老人落寞的神情,法官的直觉告诉我,他一定有什么隐情没有说出口。于是我立即冲上去叫住了他,并把他带到了休息室。

 

休息室里,大伯半杯热茶下肚,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他在自家门口开了一家日杂小店,年初邻居孙老汉来买烟时付了五十元,他认为钞票有问题拒收,而孙老汉是个火爆脾气,坚持认为钱是真的,并且二话不说把他的左手腕扭伤了,但公安机关却因此事系邻里纠纷且伤者受伤不重而未予立案。他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便来到法院起诉。“如果人民法院不秉公办理的话,那我就要用硫酸去泼他家女儿的脸,反正我无儿无女,无牵无挂,我要搞得他们家不得安宁。”听闻此言,我心中一震,急忙安抚老人“您去泼他家女儿的脸,弄得人家闺女毁容,一辈子痛苦,您不也逃不了法律责任?换做是您的女儿为这事被别人毁了容,您说值不值?”李大伯听完陷入了沉思,我见时钟指向了十二点,便起身对大伯说:“大伯,时候也不早了,该回去吃午饭了啊,您出来这么久了对身体也不好的,我给您十块钱,您坐车回去吧,待材料补齐后我会尽快帮您办理立案手续的。”大伯一边走一边对我说:“姑娘,你说的有道理,我听你的。”

 

没过几天,大伯打来电话,又问了一遍需要补充的材料。半个月之后,当我再次接到大伯电话的时候,他告诉我,案子已经顺利解决了,孙老汉已经向他认了错,道了歉,他也不要孙老汉赔钱了,还说改天要再来向我道谢。

 

通过这件事后,我更深地明白了审查立案时不能单凭纸质材料、法律条文,那样的话,我们和一台冰冷的判案机器有什么两样?善于走进群众内心,懂得感悟民众心声才是一名法官更应具有的品质。如果我们法官再细心一点点,再多问详细一点点,位置再前移一点点,老百姓是不是就能多沐浴到一缕法治的阳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