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徒法院劳动争议巡回法庭提前介入一起矛盾激化的群体性劳资纠纷,通过努力,成功化解双方矛盾,平息了46名工人群体上访事件。

 

李某等46名农民工因企业招工时承诺的工资待遇未能落实而集体离职,并到劳动人事仲裁部门要求企业足额补偿经济赔偿金。仲裁过程中,企业拒绝出面接受调解。其间,46名工人多次到区、市、省三级政府上访。

 

获悉这一情况后,丹徒法院劳动争议巡回法庭立即启动群体性劳资纠纷联动化解机制,安排了经验丰富的法官,依据诉前调解程序对案件进行处理。

 

巡回法庭接到案件后对案件的案情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并深入企业听取经营者的意见。该企业的经营者是两名国际贸易专业的“海归”,他们向法官诉说了企业的“委屈”:当初确实承诺了高薪将46名工人从苏州“挖”来,但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流转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未能及时兑现高工资,劳动者就因此消极怠工并最终辞职,导致企业的几笔订单未能如期交付,损失惨重。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很困惑。法官们帮助他们分析造成目前“两败俱伤”状况的原因,指出他们在经营过程中忽视了“劳动人事风险”,并结合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提出了一些司法建议。企业负责人非常重视法官的建议,当场责令副总限期修订企业劳动人事制度。法官们指出,这场纠纷不但影响了企业的生产,也影响了企业在社会尤其是从事喷漆行业工人中的形象,必须要尽快妥善解决此事,才能改变不利局面,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的损失。同时,作为一个正处于上升态势的企业,也应切实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大型企业的气度。

 

真诚的沟通消除了企业敌对情绪,调解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次日,法官们又乘热打铁,将双方当事人召集在一起对这批案件进行调解。经过近一天的调解,劳资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双方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共给付李某等46人共计25.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