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建邺区法院为辖区科学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孙敏 陈坚 王亚明 发布时间:2011-08-05 浏览次数:663
借鉴“奥运法庭”“世博法庭”,南京将成立青奥案件审判法庭。
2010年初,南京成功申办2014年第二届世界青年奥运会,并把主赛场和运动员村定在建邺区,这为南京建邺新城的跃升发展注入了千载难逢的新动力,对辖区内的建邺法院而言,则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7月份,刚刚收到南京中院同意成立青奥案件审判庭的批复,建邺法院院长汪敏即向区委区政府申报涉及青奥案件的审判庭机构和人员编制。汪敏告诉记者,事实上,如何结合区域特点紧贴区委中心工作,强化审判执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是年初以来建邺法院新一届党组一班人不断思索的新课题。
服务发展从“应对型”向“常态化”转变
建邺,南京六大主城区之一。1800年前,三国东吴就在此定都。得名于南京的古称,建邺可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而跨入新世纪后的一轮区划调整,让古建邺成为南京发展的新城区,围绕“繁华新城、科技新城、绿色新城、和谐新城”的四大主题,“一区五城”(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以河西中央商务区为主体的金融城、以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和新城科技园为主体的科技城、以江东中央活动区为主体的商贸城、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为主体的会展城和以奥体场馆为主体的文体城)的产业布局,建邺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得到广泛公认的南京城市新中心。
“功能园区是繁荣建邺的活力之源,宜居社区是和谐建邺的固本之基”,围绕这一工作理念,建邺法院积极下沉司法资源,坚持依法审判与促进发展相结合、执行政策与执行法律相结合,实现服务发展由“应对型”向“常态化”转变。
青奥会即将来临,破旧立新,新城建设面临的一个艰巨任务就是拆迁。5月19日,为最大限度确保辖区中新生态科技岛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顺利推进,最大限度减少征地拆迁矛盾,法院与区投资促进局就集体土地征收拆迁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问题召开专项调研。针对目前建邺区拆迁项目的进展现状和国务院新条例公布实施,建邺区法院院长汪敏表示,对新条例实施前的拆迁案件,法院将遵循“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对符合公共利益的征收项目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司法效率,切实保障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实施细则,参照新条例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尽力促成被征收人自动搬迁。
6月23日,建邺法院与南京市中级法院联合赴南京青奥会组委会,就司法服务保障青奥筹办举办工作开展调研。随后,《关于积极为建邺区“青奥周期”各项工作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意见》出炉。专为涉青奥案件的审理执行开辟绿色通道的“青奥案件审判庭”也正式开始筹备建立。
服务民生从“单一型”向“多极化”转变
社区是城市社会事务管理的基本单元,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工作,是完善城市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和有力保障。上半年,建邺法院还制定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开展“下沉司法资源,共建和谐社区”活动的实施意见》和《关于为建邺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实施意见》。
建邺法院副院长张革联介绍,近年来,建邺区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在全区开展以“资源向下、民生优先、民主向前、民心向上”为理念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今年3月,由中组部、民政部、中国社会学会等组成的专家组调研了建邺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认为“该区社会管理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邺经验,具有推广价值”。
为充分发挥法院在促进全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的司法能动作用,建邺法院各业务庭(局)与共建街道的十个社区(村组)签订了和谐共建协议,以建邺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平台,以服务“一委一居一站”为标志的社区新型治理架构为具体目标,建立了司法“服务社区党组织、服务居民委员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站”的三服务机制。而日常的和谐共建活动,施行定时、定点、定人的“三固定”工作模式。
近年来,建邺区劳动争议案件大幅增加,尤其是群体性案件较多,致使劳资关系紧张,进而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法院研究分析认为,只有倾心而为,借助各方力量,将审判资源前延,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继去年成立全省首家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室之后,4月26日,建邺法院在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又挂牌成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审判法庭”。近年来,建邺法院共调处群体性劳资纠纷7批次201件。这一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经验被南京市推广。
今年上半年,建邺法院在原有巡回审判点、社区联络点的基础上,还成立南京市首家交通事故快速调处中心,在健园社区挂牌设立“巾帼文明岗”联系点,在区人社局下属仲裁委设立劳动人事巡回法庭,有效整合资源,细化服务类型,变单一巡回审判模式向多极化、专业化、便捷化服务转变,初步形成以法院为中心,以各街道巡回审判法庭、特色审判法庭、社区(村组)法官联系点为依托的“1+3”民生服务模式。法官在田间地头、农舍村委,开展流动办案,实现哪里有诉求,哪里就有流动法庭,法官在巡回审判点之间穿梭,做到既解决具体案件纠纷,又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今年1至6月,建邺法院在16个社区和3个特色审判点共开展各类司法活动723人次,巡回审判各类案件687次677件,参加活动群众2700余人。
服务转型从“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围绕建邺区四大功能园区职能划分,建邺法院将服务经济发展工作重心向功能园区转移,积极拓展司法服务范畴,提升服务品质,为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做出积极贡献。
4月27日,一起职务侵占案件的审判在南京雨润公司雨润学院举行。被告人胡某系一家私营企业的业务员,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单位货款7万余元用于博彩,直至审判未退赔一分钱。庭审中,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一再狡辩,通过庭审中证据的逐步出示,现场旁听的200多位学员了解了整个案情,大家都为被告人的无知麻木摇头叹息,学员们讨论了“侵占”“挪用”可能面临的刑罚。合议庭经评议,最后宣判被告人因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
随后,建邺法院刑庭庭长马梅琴就该案结合目前我国私营企业涉案犯罪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现场讲座,以案明理、以事言法,并为即将迈入工作管理领域的学员们就如何更好地统筹、协调,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守法经营,以及如何避免在生产、营销环节中的相关漏洞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切实有用的法律建议。
建邺法院还积极在功能园区建立法官联系点,围绕企业发展需求,开展“一对一”挂钩服务,辐射园区企业,变松散型服务为集约型服务,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今年1至6月,院党组成员分别带队,深入南京市供电公司、雨润集团、朗诗地产等重点企业司法服务点,上门开展服务活动12场,先后有63名法官深入企业,共为350余名企业高管、1300余名企业职工开设“职务犯罪防范”专题讲座,及劳动合同法律知识和企业经营风险预防培训,受到企业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