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四度”聚焦破解多发高发难题
作者:翁生荣 朱 帅 发布时间:2011-08-01 浏览次数:1130
今年以来,江苏省金坛市人民法院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切实找准社会聚焦点,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有效寻求解决多发高发问题的突破点,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群众赴省进京上访数同比下降14.3%、涉诉投诉同比下降25%。
上半年,金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国强先后9次批示,肯定法院成绩。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姜洪鲁多次到金坛法院调研推广其特色做法。
聚焦矛盾多发高发领域
搭联调平台
“'1+T'联调机制做法好,各部门齐心协力,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更维护了我们的利益。”今年4月22日,夜已经很深了,金坛市城东派出所“1+T”联调室却灯火通明,29位工人团团围着来自法院、公安、劳动等部门的联调人员,一遍遍地表达着对司法部门、对政府的感激之情。
韩某等29人自去年就在金坛打工,为了多挣些钱,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却突然听到企业已倒闭、老板已逃之夭夭的消息,顿时陷入绝望的境地:企业拖欠的辛苦钱将“打水漂”,怎么办?!
金坛市城东派出所立刻出警,当认识到这是一起复杂的劳资纠纷后,立即联系法院、劳动局等部门,按“1+T”联调机制的要求,组成联合调处小组:法院疏导工人情绪、查封清点财产、提供法律咨询,公安部门追缴财产、保护现场,劳动部门核对工人工资……各部门各司其职,经连续7小时的有序奋战后,追讨清理出10万元现金,当场分发到工人手中。劳动部门还安排新的企业到场,帮助工人重新就业。一条龙的服务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工人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仅仅几个小时就顺利拿到了血汗钱,还找到了新工作!
这是金坛法院与公安等部门联合推行“1+T”联调机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成功范例。该院副院长庄克平介绍说,“1+T”联调机制自今年3月开始,在该市城东派出所试点运行。所谓“1+T”,“1”是指公安派出所联调室平台,“T”是指法院等各相关部门。其工作程序是:公安派出所接警后,符合条件的进入联调室调解,必要时联系相关单位调解员共同参与;经调处,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法院进行司法确认;矛盾无法调处的,引导其诉讼或仲裁。“1+T”联调机制试行四个月来,已联调成功35件纠纷,法院司法确认126份调解协议。
“'1+T'联调机制是来源于实践的一项创新。希望能不断总结,积累经验,稳步推进,成为我市诉前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的一个新途径。”今年4月7日,方国强作出批示。
“面对日益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人民法院要按照纠纷解决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的思路,把审判力量与社会力量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调解'三位一体'和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大调解格局,共同编织一片和谐的天空。”金坛法院院长周增伟表示。
针对农村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实际,金坛法院水北法庭巧借外力,从前年9月开始与公安派出所共建“庭所联调”机制,法庭选派能力强的法官,派出所选派专职民警参加,充分发挥矛盾纠纷预防、发现、调处和稳控的综合功能,至今已妥善处理152件重大矛盾纠纷。
针对法院、检察院根本职能一致的实际,金坛法院去年5月与检察院联合出台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以联合调解、委托调解、司法确认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对接机制,成功化解金城镇1065户村民诉史某环境污染侵权等多起重大群体性纠纷,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聚焦隐患多发高发类案
送司法“锦囊”
“法院的分析很到位。如何规范农村土地、山地、鱼塘的发包承包行为,需要从制度规范、工作机制、法律保障等层面加强调查研究。请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制定措施,扎实落实到位,争取取得实效。”今年4月27日,方国强在《金坛法院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多发的特点、原因及对策》上作出批示。
该院民二庭庭长陈建平在梳理农村土地承包案件时发现,2009年受理81件,2010年195件,今年以来继续高位增长,亟需引起重视。副院长庄严组织专题调研后认为,该类案件所涉纠纷具有普遍性,典型个案的裁判可能会导致具有类似情形的人员产生连锁反应;矛盾具有复杂性,往往交织着历史原因和经济利益,常常造成法院调解难、判决难、矛盾化解难等问题,易引发信访、上访、缠访事件。为此,发出了上述司法建议。
今年6月13日、14日,周增伟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带队前往指前镇后渎村、朱林镇黄金村驻村调研,深入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心贴心交流。6月21日,撰写完成《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查报告》,从司法视角剖析农村土地承包中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以及对法院、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努力为新一轮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
6月30日,姜洪鲁在阅该《调查报告》后作出批示:“调查报告内容翔实,特点和原因分析透彻,对策建议具体。请市中院研究室、民二庭组织调研总结,归纳出化解此类纠纷的指导性意见。”
据悉,今年以来,该院透过审判、执行和信访案件,深入分析社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送出解决农村信用社借贷、征收拆迁、留守儿童被性侵害等隐患的司法“锦囊”21份,受到党委、政府、政法委的充分重视,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形成。
聚焦问题多发高发主体
创帮教模式
“关心下一代,任重而道远,并且很紧迫。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爱护好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今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金坛法院在朱林镇黄金村举行“青少年法制辅导社”揭牌仪式时,周增伟表示。
针对农村青少年这一问题多发高发主体,金坛法院创设了“1+1+1”新型法制教育模式。所谓“1+1+1”,即“一镇一村一社”,在辖区的每个镇选择一个村成立一个“青少年法制辅导社”。谈起创设该模式的初衷,该院副院长李向立表示:一是携手大学生村官,制作一些图文并茂、易懂实用的宣传册子,在潜移默化中将法律知识传授给农村青少年;二是开展捐赠书籍、捐助困难中小学生活动,并联合公安、教育、工商等部门,综合治理扰乱学校及周边秩序的问题,优化农村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三是督促农村家庭履行好监护职责,努力把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问题消除在初始阶段。
早在去年5月,金坛法院就在直溪镇天湖村建立首个“青少年法制辅导社”,然后逐步向辖区所有村、镇辐射。目前,该院在全市7镇1区都已建立这一新型农村青少年维权模式,实现了全面覆盖。
“为了帮助农村青少年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人民法院要联合社会力量,把帮教'手把手'与打造'零犯罪'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未成年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成长为受社会欢迎、对社会有用的人。”周增伟表示。
早在2009年8月,金坛法院还在江苏金标毛纺有限公司创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企业家邹旺生以回报社会的姿态亲自参与,每天都与被帮教对象进行短信交流,帮助问题青少年和失足青少年解决就业问题,接受帮教的青少年至今无一重新犯罪。
今年4月15日下午,金坛法院与团市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法制进乡村”活动,少年庭庭长祁冻一作“共同携手、关爱未来”的讲座。听完讲座后,家长张某深有感触地说:“回去之后,我不光对自己的孩子,对周围邻居的孩子,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科学进行教育,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聚焦纠纷多发高发区域
抓和谐共建
2010年底,金坛市某村民小组村民与三名养殖户因土地承包期限、承包金等问题发生纠纷,多次到市、镇两级政府上访。今年3月,22户村民诉至法院要求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法院立案人员没有直接把该案移送审判业务部门审理,而是利用和谐共建平台,联合农工部、镇综治办、村组调解人员,多次到原、被告所在村委会宣讲法律知识,做双方思想工作,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一揽子和解协议。
能在立案环节就有效地化解这起群体性矛盾纠纷,得益于金坛法院全面推行的和谐共建活动。该院政治处主任于进介绍说,今年把“和谐乡镇、和谐社区”共建活动作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载体,有效整合法院的司法资源与基层组织的社会资源,不断强化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治理。在辖区各镇设立派驻法官工作室,试点建立“驻村法官工作室”,选派优秀法官担任“法制引导员”、“法制指导员”、“法制信息员”,为农村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与乡镇政府、派出所共同探索行政案件协调新思路,与司法所、妇联、工会、交巡警等部门建立委托调解和协助调解关系,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该院还不断创新形式,开展“无讼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统筹平衡各类利益关系,妥善解决群众合理需求,使司法工作更加贴近民生。
今年4月18日下午,金坛法院与华苑社区党支部签订《机关、社区党组织和谐共建协议》:指派党员法官深入社区,开展义务法律咨询活动,协助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纠纷;互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或座谈活动,提升党员素质;成立党员和谐关爱小组,开展对社区特困学生、残疾特困家庭、孤寡老人等的结对帮扶活动。5月5日,该院党委到华苑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为因病致贫的巫某捐款1.35万元。
目前,金坛市已初步形成有纠纷少诉讼、不少社区村庄无诉讼的新局面。法院新收诉讼案件数在2010年同比减少5.95%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减少了20.15%。
“法院定位高,理念新,措施多,成效大。希望法院再接再厉,在常州市法院系统中争前茅,在金坛市各机关部门中创一流。”方国强对金坛法院有了更长远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