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电话刚放下,那边法官已赶来,法院执行110,快、真快!”7月19日,淮安清河区秦某乐呵呵地唱着三句半给淮安中院执行110干警们送来了锦旗。

  2010年以来,全市法院执行110共接举报电话578次、出警2106人次、抓获被执行人518人次、拘留226人,执结案件350件、到位标的1328万元。

  制度做基  快而有序

  目前淮安两级法院都成立了由执行局主要负责人任指挥中心主任的执行快速反应指挥中心,并建立起从值班到接处警一系列的运行体系。每个基层法院全部落实了实施、裁决、综合三个工作机构,设立了3至5个应急执行小组。执行110全天候有人值班,值班干警及联动干警的手机24小时开通。

  7月21日,笔者跟随淮安中院执行110的干警一起外出执行,半开玩笑地要求驾车的郭以军法官鸣几声警笛。郭法官严肃地说:“我们有规定,严格限制鸣笛。”执行完毕后返程,途经徐玮法官家,徐玮却“过家门而不入”,坚持将车开到法院停放好,自己再开私家车回家。因为,“执行完毕车辆必须及时归位”,这也是规定。

  科技添翼  快上加快

  如何让执行110快些、更快些?淮安法院加大科技投入,在全市配备44台执行车辆并基本安装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卫星导航仪等,让执行110如虎添翼。

  今年3月份,金湖法院执行110接到一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权利人举报,反映几年没找到的被执行人陈某回到了宝应县泾河镇家中。值班人员通过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查询该院恰好有一辆到外省执行返程的警车正在宝应县城附近,再通过外出登记表查询到驾车人员并发出指令。当几名执行人员出现在陈某面前,陈某连呼“不可能”。原来,陈某计算过从法院到其家驾车至少1个半小时,他准备在家呆上一个小时就走。然而借助定位查询,执行干警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赶到陈某家,让陈某的如意算盘落了空。

  真情为桥  又快又好

  “执行只是方式,化解矛盾才是最终的目的。”这是淮安法院执行110的信条。今年上半年,淮安中院执行局受理执行信访较去年下降近20%。

  盱眙的刘某申请执行王某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一案,标的6万元。王某交通肇事被判刑2年,出狱后就与家人外出打工,十多年杳无音信。去年4月份,通过执行110举报电话,执行干警远赴无锡,将在此打工的王某带到派出所。

  出乎王某意料的是,干警们没有声色俱厉地令其履行赔偿,而是和他拉起了家常,聊工作、聊生活、聊家庭……等王某的抵触情绪慢慢消退了,执行干警突然话锋一转,说:“按你目前的收入,6万元钱也就两三年就挣到了,难道真为了这点钱一辈子躲躲藏藏?”王某顿时泪流满面,说:“你们说到我心坎里了,我也不想这样下去了!”最终王某履行了全部赔偿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