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到2008年,我们走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整整30年了。30年的征程,中国社会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崛起的速度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 30年的沧桑巨变,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正义之火永远不会熄灭。从肩扛天平到胸佩天平,从大沿帽到黑色的法袍,我们的身份没有变,我们是人民法官!我们的责任也没有变,我们是人民公仆!我们始终记得,我们是人们法官,我们是人民公仆,我们肩负着历史和现实双重责任,我们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我们是开拓创新的一代。

在共和国走进法治春天的这条道路上,那些铲除邪恶,匡扶正义,清正廉洁,默默奉献,与时俱进的优秀法官更是层出不穷。在庄严的国徽和天平下,他们执行着国家法律的尊严;在庄重的法袍映衬下,他们彰显着法官唯法至上的本色;在洪亮的法槌声中,他们推进着共和国法治的进程。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位老庭长??全省人民满意的政法干警吴双福,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烧饼庭长”。吴双福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在人们法庭工作,当时他办案有“三件宝”:自行车、挎包和水壶。挎包里放的是卷宗和几块烧饼,外出办案,他总是骑着自行车,饿了啃块烧饼,渴了喝口水。就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下,他每年办案都达百余件。乡村的小路有他顶风蹬踏的身影,田头地里有他现场办案的足迹,屋里炕头有他苦口婆心的劝说。吴双福用他的敬业、用他的勤奋、用他的吃苦奉献,诠释着那个时代人民法官忠诚、执着、无私的博大情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法治社会的发展,人民的依法维权意识增强,越来越多的纠纷开始涌向法院。到了二十世纪末,执行难问题突然变成了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司法的公信力、法律的权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此时此刻,我想起了一位当时就任执行局局长??一等功荣获者严宏坤,他被群众尊称为“铁法官”。执行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没有难倒这位从监狱系统走出的硬汉子,他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严宏坤担任执行局局长后,雷厉风行,大胆创新,他一方面带领全局同志坚持做到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抓执行,用足“三个穷尽”,另一方面他带头执法如山、动真碰硬、六亲不认,坚决做到不畏权势所屈,不为贿赂所感,不为人情左右。他带领执行局干警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冲锋在第一线。创下了三年完全执结各类案件3456件,完全执结率81.51%,平均结案天数全市最短,投诉率全市最低,标的额到位数达 2.51亿元的辉煌业绩,形成了在全省法院执行工作会议上推广的“丹执”经验,在百姓的心目中树立了一座公正无私的丰碑。

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在改革开放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一支没有高素质法官的队伍是肩负不了时代重任的。知识型、专家型、精英型,是时代、是社会对人民法官的新要求。此时此刻,我又想起了一位现任刑庭庭长??全省法院优秀审判长张峰,他被政法部门的同志敬称为“教授”。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学系科班出生的他,从没有放弃过对法律知识的孜孜追求,2006年他完成了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学业,即便这样,他也没有一丝满足,学习依然是他工作之余的主要活动。厚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给了他施展抱负的才干。政法部门的同行遇到涉法问题都愿找他咨询、探讨。他和全庭同志在近几年内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审判长选任,他以第一名的身份当选;审结了在镇江第一起涉黑涉恶性质的“贵州帮”集团犯罪案件,审理了全市首例非法传销案、非法经营案、涉外自诉案,首次在镇江法院系统推出刑事案件普通程序简易审。在审理 “贵州帮”案件中,他和合议庭成员缜密的逻辑思维,标准的法言法语,超绝的庭审能力,准确的定罪量刑,展示了当代人民法官精湛的业务技能,赢得了其他政法部门和人民群众的赞誉,案后,丹阳市公安局立即为该庭请功,这在丹阳法院史上也是第一次。

在审判岗位的历练中,青年法官褪去了浮躁虚化与稚气,中年法官沉淀下知识的理性内涵,老年法官成就了那份超然淡泊的岁月气质。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我们清醒地知道,司法的主角是法官,司法公正的关键是法官,而法官客观公正的品格则是影响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我们深刻地了解,“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法官不只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身份、一种使命;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忠于职守、秉公执法,弘扬正气,是法官神圣的职责,惩恶扬善、除暴安良、为民解难,是法官义不容辞的义务。

作为一名人民的法官,我们常为自己身为法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法官的思想里都会跳动着公正的强音,我们的脉搏里都会流淌着公正的血液,让我们携起手来,以我们的公正,以我们的无私,以我们的忠诚,以我们的睿智去捍卫共和国的天平永不倾斜!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我们毕生的精力去创造共和国法制的灿烂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