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 航
作者:王丹妮 发布时间:2012-08-28 浏览次数:1160
一转眼,进入我梦想的殿堂已然一年,在忙碌纷繁的工作间隙中要对自己一年来的工作感悟进行总结,还真是不知从何谈起。提笔而恍惚,思路凌乱而散漫,莞尔一笑,不如就用几个关键词挈领我这一路波折而充实的梦想征程吧。
一、坚定——积淀
至关重要的高考填志愿,所有人都认为我适合念法律,仅因年少无知“担心被打击报复”的顾虑,我毅然决然将法律放置第二志愿。在第一志愿分数完全够格的情况下,我收到了被法学专业录取的通知书,从此,我觉得是法律选择了我,这是上天指定的缘分,天意不可违抗也。
于是乎,充斥着活动、派对、恋爱等等被大家认为是“美好时光”的大学生活,在我而言别有另一番光景——图书馆、自习室、学习会、辩论赛——单调、乏味,我却甘之如饴、悠然自得。兴许法学本身即是一门有魔力的学问,在对它学习、积累的过程中,习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维方式,甚至是表达习惯。经由四年的积累,我突然觉得我对这个领域还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于是报考了研究生,也得益于平时扎实的“看书”,在时间不够、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我的研究生专业课笔试依旧取得了好成绩。于是,又是三年的学习与积累。
直至面临毕业与择业,基于对自己性格与兴趣的认识,“成为一名法官”便成为了我的梦想与追求,于是乎我加入了考公务员大军。
二、挫折——坚持
公务员的考试风格完全迥异于研究生考试和司法考试,兴许是我的知识水平不够丰富、反应不够灵敏、写不出申论要求的文章……我分析了一堆公务员难考的理由,也遇临N次失败。关键时刻,父亲的话总是警醒着我,“你可以找一堆理由来说明这个考试有多难,同时为你的每次失败找借口,但是既然你想成为法官,这道难关你必须跨越。做题不快,那就多做多练,熟能生巧;知识面不广,那就多学多背,积少成多;文章写不好,那就多看多写,练到好为止。拼命学,总会有进步”——言犹在耳,迄今振聋发聩!于是,“拼命”的旅程开始了!
当然,拼命是不容易的。且不论备考本身的学习、积累、坚持过程的艰辛,与律师工作的兼顾更是始终伴随着时间与精力,现实与梦想,工作任务与学习备考之间的冲突与博弈。那段时光至今依然历历在目:早晨,雷打不动六点起床,看新闻,背知识点,即便看了就忘,也要坚持;下了班,扒了几口饭,匆匆赶去图书馆,即便图书馆晚上九点就关门了,也要珍惜晚上两个小时的学习效率;看着别人聊天、恋爱、看电影,我只能做题、看书、写申论;脑子里始终绷紧一根弦,告诉自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必须有所舍弃,因此固守基本工资,满足于完成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为了确保多出时间分给学习与备考,因此放弃所有的娱乐,耐住寂寞独坐“冷板凳”……
整整两年的博弈与坚持,也曾有抱怨却从未想过放弃,也曾有崩溃却毅然决定从头开始,虽然从未成功,但是一直在进步——N次大考、小考,辗转江浙沪,从笔试未通过,到进入面试,从面试失败,到最后的翻盘成功——一路艰辛、一路充实、一直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坚持!
三、忙碌——彷徨
梦想实现、进入法院、一切归零——十年磨一剑迎来了我的新起点。也曾有许多展望与憧憬,也曾有许多设想与规划,却猛不及地被快节奏的刑庭工作“乱”了阵脚。
第一,关涉责任重。刑事审判庭是法院的重要业务部门之一,处理的案件动辄关涉国家、集体的财产安全和他人的生命自由,如何扎实定案、如何妥善量刑、如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都需要审书配合,在工作开展的方方面面细节中落实。
第二,时间任务紧。刑诉法规定简易程序的审限是二十天,扣除周末一般只有两周多的时间,在这期间要确保起诉书副本与传票的送达与开庭之间间隔三天,确保判决宣告与判决书送达乃至结案之间的间隔不超过五天,加上判决书制作后的校对、审批、印制、用印过程,有时涉及社区矫正还要确保寄出的社区矫正在开庭前有书面回复,涉及逮捕的还要提前做好批捕手续、送达与衔接过程……无怪乎前辈们都说,适应了刑庭的节奏,再去其他庭就觉得很轻松了,至少是在时间的把握上。
第三,环节程序细。一个刑事案子分过来,确定好审判员和书记员后,就涉及到确定合议庭成员、开庭时间地点,通知法警、检察院、人民陪审员、被告人、辩护人以及被害人(附民诉讼),阅卷和提前准备笔录,当庭快速记录各方意见,记录合议庭乃至审委会评议意见,高度仔细、认真、负责地校对判决书(包括每一份证据细节的核对),每次至少25份判决书的印制、75次用印,之后是判决书对检察院、被告人、辩护人、家属的送达,生效后做执行以及对派出所送达判决书,涉及钱款的还要无差错地做好退赃、退赔和罚金收缴工作——这是一个案件的基本流程,还未谈及社区矫正、缓刑、逮捕、司法鉴定、附民诉讼的调解处理工作等等。刑事案子环节之多、程序之细由此可见一斑。
第四,联动部门多。刑庭的关联部门对外涉及公安分局(细分还能拓展为直属分局、交警大队等)、派出所、检察院、各地司法局、司法所、看守所、监狱,对内涉及法警队、办公室、驾驶室、技术科、会计师、文印室、用印室、鉴定科等,这就意味着安排、开展工作要设想到其他部门可能的工作安排,及时通知开庭及改庭情况,及时派车,及时反馈缓刑后续执行工作等等,决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和惰怠增加他人的工作量,更不能延误刑事程序的有序开展。
第一,工作要求高。以上谈及的还仅是一个案子的流程,试想十个案子的不同流程在同一时间点里交错还必须有序、无误地进行,这就需要对刑事程序的高度熟悉、熟练操作才能有序驾驭、顺利推进。
回忆起来,我的书记员工作经历了从懵懂无知到焦头烂额,从无数个问号到基本熟悉所有流程,从保证不出大错到尽量少出错到基本不出错的过程,伴随始终的是对每个案子的慎重、对每位当事人的负责以及对自己这份工作的“敬畏”,当然亦有困惑和纠结。因为想做好,所以才对“怎样做才好”有困惑,因为对这份审判事业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才有“如何能胜任这份工作”的纠结与担忧。
四、认真——努力——坚持
对于“怎样做才能做好书记员乃至审判员”这一命题,我至今还没有结论,但是十年的积淀和奋斗过程告诉我,努力、坚持努力总会有收获;进法院一年来一百件刑事案件的跟进让我体会到,做事、坚持多做事总会熟练。
从踏进法院的那一刻起,做人做事做学问就成了我工作的主旋律;当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时,要迈开脚步,先做起来,边做边学边改进;认真负责、坚持努力、循序渐进,在把工作完成的基础上,通过多做事完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做得更好、做得完美——认真、努力、坚持——我,一直在路上,向着梦想,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