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上级单位为摸清下级单位在开展工作中的真实情况,经常轻车简从深入基层搞调研,他们往往会自带被褥和干粮,进工厂、入车间,走村落、串农户,在车间里、院落内、地头旁,同一线工人肩并肩、同当地农民手拉手,在嘘寒问暖中了解实情、在同吃同住中探求改革发展之道。对上级单位的这些做法,基层单位是拥护和欢迎的。

 

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有的上级单位在下基层上做起了“大文章”,在下基层前,要提前给基层下通知,搞专门的仪式,当地媒体要进行跟踪报道,车接车送;到基层时,也是前呼后拥,大摆排场。而作为被调研的基层单位,更是早早地动手,提前进行了方方面面的准备,插彩旗、挂条幅、贴标语,搞得基层单位也非常紧张,把本该用于做好本职工作的时间,过多地浪费在接待上级领导或工作组上。其实,这样的调研有时很难听到真话、见到实情,到头来,调研的结果只能是形势一片大好。

 

如果上级单位真想摸清下情,不妨低调出行、“化装”出行,正如笔者开头说的那样,远点的地方可以坐公交车,近点的地方可以骑自行车甚至步行,这样一来,可以多走走、多看看、多问问,不以领导派头出现、不以高高在上施威,自由地行走在百姓之间,吃百姓饭、听百姓言、看百姓事,此举能使参与调研的领导及时掌握第一手真实资料,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下一步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要比坐在会议室里听汇报强得多。还有的领导在调研时,为了体现对调研的重视程度,要求被调研单位要提前选派好各个层面的群众代表,以便调研时倾听一个他们的声音。殊不知,这些被选过来的群众代表在他们的领导面前,又能说出多些实话呢。

 

所以说,下基层体察民情,重在下得去、沉得住、入得实,在不给基层添太多麻烦的同时,又能了解到真实情况,群众欢迎,领导满意,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