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我的自家人,只要你在栟茶一天,我保证不再去上访了。”上访户老陈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

 

老陈年过六旬,有点残疾,平时主要靠轮椅活动。与老陈相对而住的是邻居唐某。老陈的住宅位于唐某住宅北侧,但两家住宅墙体并不平行,存在一定角度,形成两宅东侧墙体间距不足1、西侧墙体间距达到2多的建筑格局。

 

2009年,老陈想在两宅西侧墙体之间安门装锁。唐某对此则极力反对,因为老陈想把门楼顶在邻居唐某住宅后墙上砌建,两家人自此发生纠纷。老陈从此走上了上访路。当地镇政府、国土部门也对此事进行了多次协调,但因老陈对砌建门楼的地方不具有土地使用权,因而对老陈的上访诉求也是无可奈何。20121130,老陈以排除妨碍为由将邻居唐某告上法院。两级法院审理后均驳回了老陈的诉求。尽管有了法院判决,但出于对结果的不满,老陈依然不断给有关部门写信,去有关机关上访。

 

2013年,我刚到栟茶法庭担任庭长,对此也是束手无策---老陈的要求不仅侵害他人利益,而且也不合法,满足他的要求显然是不可能的,但又不能放手不管。

 

每一次面对摇着轮椅来到法庭的老陈,我都放下工作,认真倾听老陈的诉求,但更多的也只是无奈。

 

慢慢地,我发现了老陈的规律,两个星期左右一定会到法庭上来一次,基本不间断。虽然一直感觉帮不上忙,但我还是想到了:老陈行动不便,尽管他的诉求不一定正当,但是让年过六旬的残疾人老陈每次摇着轮椅来法庭,我还是隐隐感到了不安。“知道群众要来找我,为什么不主动上门服务群众呢?”于是,我决定在老陈赶到法庭之前,先去看望他,在倾听老陈诉求之余,和他拉拉家常。渐渐地,连老陈自己都习惯了,他不再来法庭,也不再到处写信,他知道两周左右我一定会去他家,倾听他的诉求。

 

99上午,我带着礼物再次看望老陈。一年多来,我已经将看望老陈看得跟回家一样平常,时不时地会给老陈带上点东西。坐在轮椅上的老陈激动地拉住了我的手,从他心头涌出了开头那段话。

 

一年多的坚守,换来了老陈“不算承诺的承诺”。 “你就是我的自家人”,这并不是什么荣誉,甚或都算不得什么褒奖。在老陈的眼中,或许他并没有感觉到他理解的“公平正义”,但我感觉,他至少感受到了我们的态度,感受到了司法服务的温度。而于我而言,看望还会继续,我只是希望,有一天我的行动能够解开老人心中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