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武松打“苍蝇”
作者:周云飞 发布时间:2014-09-11 浏览次数:2804
武松打虎,是《水浒传》为我们塑造的经典英雄形象,国人妇孺皆知,而说武松打“苍蝇”,可能让人有点莫名其妙。然而,《水浒传》这部书,之所以能被称为经典,就在于它能常读常新。在我国反腐败斗争处于新的历史时期,结合习总书记关于“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形象比喻,我们再来阅读《水浒传》,就会发现武松可不光是打虎的英雄,而且也是个打“苍蝇”的圈内朋友。
何谓“老虎”,何谓“苍蝇”,按照习总书记的比喻,那些位高权重却又祸国殃民的大腐败分子,就是“老虎”;而那些渔肉基层百姓,干扰民众生活的黑官污吏,就是“苍蝇”。
面对欺男霸女的西门庆,武松为了替兄报仇,在搜集了人证、物证、上公堂、告官府却无效后,他自力救济,进行了“审判”和“执法”,手刃了这个与官府狼狈为奸的“西门大官人”,主持了公道,也为读者出了一口“鸟气”。面对欺行霸市、官商勾结的蒋门神、张团练,武松快活林醉打蒋门神,为结义兄弟施恩收回了地盘。面对老奸巨滑、欲谋害自己的所谓“恩公”张都监,武松识破真相后“血溅鸳鸯楼楼”,留下了“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的威名。一个景阳岗的打虎英雄,面对这些不折不扣的“苍蝇”,被逼无奈,大开杀戒,直至逼上梁山、落草为寇。此结局对于武松来说也许是其个人的性格使然,但在水浒英雄群体108将中,类似出身草根底层、有相同类似经历的却也不在少数,故从社会群体的角度来看,武松打“苍蝇”的结局,又未尝不是历史的宿命。
纵使时空相隔千年,然也无庸讳言,作为社会机体的组成部分,当今官场上,正邪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仍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歪风邪气也不可能被彻底清除干净;那么,如何让每一个社会底层成员,不再为“苍蝇”所害,特别是让当今武松的“粉丝”们,不再因此陷入绝望之境,而仍能保有对生活和前途的希望,从而走出历史宿命的怪圈,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窃以为,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贯彻“八项规定”精神,狠刹“四风”,已取得初步成效,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再辅之以法治手段,制度化、常态化地“打老虎”、“拍苍蝇”;辅之以新闻舆论媒体等的监督和民情社意的畅通表达;多管齐下,形成合力,那么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朗朗乾坤,就不仅仅只是个梦想,而将是实实在在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