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当法官问及被告“为什么要打架时?”,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忏悔,“我当时太冲动了,现在真的很后悔”、“我只想出口气,不知道会变成这样”。咳,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要以为小小的打几拳、踢几脚不会酿成什么大祸。生活中出现争执实在是在所难免,可就有一些“愣头青”总以为生活是在上演香港古惑仔电影,殊不知,自己的“铁砂掌”、“无影脚”不仅不会成就另一个陈浩南,反而会因此付出昂贵的“打架成本”……

 

“拳脚相加”到底付出的成本有多“贵”?今天,就让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的法官来帮大家算一算。

 

1、我是“古惑仔”,我怕谁?

 

电影里,那些用“拳脚”就能解决问题的“古惑仔”们经常让观众看得血脉喷张,殊不知,人家这是在香港,更是在演电影,如果你也想在这个法制社会做一回“古惑仔”,那就只有身陷囹圄的命了。

 

这样的故事真的太多。“古惑仔”打架很多都是讲兄弟义气,可讲义气你也要看准了人再“下手”吧。去年8月,一男子刘某为帮自己兄弟出气,还没搞清楚状况,就将站在小区门口聊天的杨某等人误以为是“仇家”,二话不说就和其拉开了“战斗模式”,还将杨某刺成重伤,结果这位刘氏“古惑仔”不仅没出到风头,还因此付出了“10万元赔偿+2年有期徒刑”的代价。

 

有人打架是为了兄弟义气,有人则是为了女人。“大哥”的女人你也敢抢?20138月,被告人张某在一次朋友的酒席上看上了一个二十不到的小姑娘小朱,一直送花想和其处对象,可小朱却不想“傍大哥”,遂以年龄小拒绝了张某。几天后当张某再去找她时,却无意间看见小朱正和一个男的有说有笑,觉得受了欺骗的张某醋意大发,遂召集了弟兄们持棍棒将对方男子痛打了一顿。构成寻衅滋事的张某等人为此赔偿了对方6.6万元,还蹲了8个月的大牢。你说,多大点事啊?至于吗?

 

有些人打架是没有预兆的,被打者是“死”得是不明不白。去年9月,周先生等人在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突然,一个盘子就“嗖嗖嗖”地飞向了他的脑门,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几个“霸气十足”的纹身壮汉就拿着酒瓶子砸了过来。原来,周先生他们喝了酒嗓门就大了起来,声音影响了旁边喝酒的王某。觉得受到骚扰的王某遂想教育教育这群不识好歹的崽子们,遂发生了刚刚那一幕。不过,威风是耍了,王某也因此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了9个月刑期。

 

2、一时没忍住,可以求原谅吗?

 

如果说”古惑仔”打架是咎由自取,那接下来这些因为一时没忍住而付出昂贵“打架代价”的人则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半夜接到女友短信去接她,谁知,当自己火急火燎地赶到时,却看到女友正和别的男人一起从宾馆走出来。作为一个正常男人,相信谁都受不了这个打击。这不,小孙就碰上了这档戳心窝子的事儿,本想打那男小三出出气,谁知,就这几拳,不仅赔了对方6万元,还被判处了拘役3个月,缓刑3个月……赔了夫人又折兵,真是“双重打击”啊。

 

两壮小伙打架的事儿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可你听过一个耊耄老人一拳打死壮青年的事儿吗?因牌场上“相公”被笑话,脾气刚烈的六旬老者一拳将一壮青年打倒在地。岂料,这一拳下去竟致被打者身亡。这下,邻里争执升级为刑事犯罪。这位“勇猛”的爷爷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一拳竟让对方再也没有醒过来,自己也被判了有期徒刑10年,赔偿了被害人家属27万元。这事儿,你说该咋讲呢?不过,如果人人都能克制自己,懂得忍一时风平浪静,也许就不会发生这么多的悲剧了。

 

3、忍无可忍,不想再忍?

 

上面打架的人是潇洒的,看谁不爽就打谁,不想憋屈就出手。可下面这些人则拥有一颗“压抑”了很久的心,被欺负久了竟也选择用暴力的方式来泄愤,殊不知,这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呀。

 

一直被别人打,打一下别人就不行吗?一女子和丈夫离婚,因为财产纠纷一直发生争斗。据该女子称,因为丈夫对其和儿子施行家暴,前前后后她报了100多次警。终于,该女子忍受多年的怒气,在其侄子和外甥等人的到来后爆发了。几人于夜黑风高之际将其丈夫拖到外面暴打了一顿。只可惜,以暴制暴终归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该女子这几年受到的伤痛也不是将对方殴打一顿就能治愈的,为此,该女子不仅赔了对方6千多元,还因此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楼上的姐们是因爱生恨,接下来的弟兄则是被冤枉得生出了恨意。去年10月,小李趁着工厂休息时间和同事小查打闹着玩儿,谁知,小查的老乡小江看见了以为小李在欺负小查,遂出手猛打了小李几记头皮。无故中枪的小李觉得很冤枉,本来倒也没什么,谁知,过后竟听见小江在对其他同事说此事,“我打了小李那小子几下,他都没胆儿反抗。”觉得无故被打又丢了面子的小李再也不想吃这口憋气了,竟拿了把刀将小江连刺了几下。哎,这种为自己澄清的方式也太冲动了,不仅赔了对方3.6万元,还被判了6个月的刑期。不值当啊!

 

法官“心灵鸡汤”:综合上述案例,可以得出一个法院的基本“打架成本”公式:打架=坐牢+赔偿+心情郁闷+多个仇人。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许多冲突其实都可以通过语言交流得以解决。遇到矛盾时,每个人都可能有冲动的时候,但你可能要为你的冲动掏出一笔钱来埋单,甚至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如果再把受伤者和打人者精神、肉体的痛苦和家属的担惊受怕算进去,那些头脑容易发热、容易冲动的人在想打架的时候可能就会“想出手时会缩手”,转而去寻找合理的、合法的途径解决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