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倩,21岁,毕业于江苏某警官学校,在校期间每分钟打字158个、准确率达99.8%,取得亚伟证书。去年10月,经公开招考,由江苏法官培训学院三个月培训、六个月实习后,签约成为镇江市中级法院初级三等书记员。在她看来“自己不是‘临工’,跟法官一样有了等级。”据介绍,省高级法院去年7月下发《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全省13个地区14个试点法院先行建立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制度,职业化分类,专业化管理,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乐其业,引发专家学者的关注,称这是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重要步骤,成为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突破。

  系统化:职业书记员诞生的“摇篮”

  “省院制定了很多规范性文件,引领与指导作用很大,按照要求我们将考核与书记员绩效工资、等级晋升等结合起来,用制度管人用人,用制度拴心留人。”7月5日,作为指定试点法院,徐州市泉山区法院各审判庭正在进行书记员实战演练。采访中,办公室主任岳颂华拿出一份多页划着红线的省法院《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递给记者,其中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为:逐步完善书记员招录聘用、教育培训、管理考核、职务序列、职业保障等管理制度,尽快建立一支人员相对稳定、职业素养较高、充满生机活力的书记员队伍,并确定了南京市中级法院等14家试点单位,共提出了32条具体的工作进度与考核要求。

  法院人事改革的破局之举

  打破多年来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这一传统的管理模式,省法院在13个地区14个试点法院先行建立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制度,以职业化分类,专业化管理,各得其所,各尽其能,各安其位,各乐其业,建立一个符合国情的法官及其辅助人员的分类管理模式,是我省法院积极探索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

  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突出变化是,有利于保证书记员队伍的稳定,提高书记员队伍的专业素质。试点法院的实践表明,推行这项改革后,书记员的职责明确,编制确定,职务序列单列,不再向法官职位过渡。同时,这项改革有利于保持书记员队伍的活力。聘任制书记员年轻,接受新事物快,通过培训,更容易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适应现代化庭审的需要,一些先进的庭审记录手段将得到更为广泛的运用,庭审过程的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书记员单独序列,引入新的竞争与择优机制,实行聘任制的管理模式。目前,全省法院已全面推开这项改革,期望以此成为法院人事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和加速器,切实解决当前法院审判工作的急需。

  据省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徐清宇介绍,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自去年7月以来,省法院还先后下发《聘用制书记员招录办法》、《聘用制书记员专业培训暂行规定》、《聘用制书记员工作规范》、《聘用制书记员考核管理暂行办法》、《聘用制书记员技术标准及等级晋级暂行办法》、《关于聘用制书记员职业保障的指导意见》等六份规范性文件,从人员招录、培训、管理、考核和保障等方面对这项工作予以规范。同时,为规范聘用制书记员劳动用工关系,制作了《聘用制书记员劳动合同书》,作为全省法院签订书记员聘用合同的示范合同文本。

  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敏认为,初步形成了以一个《实施方案》加六个配套规范及一个合同范本的“1+6+1”的聘用制书记员管理制度体系,这为深化书记员单独序列改革提供了制度支撑和规范保障。

  门槛高:三个月培训、六个月实习,再经严格考核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我是江苏法院首届聘用制书记员培训班学员王鸣宇,今天能代表全体学员上台发言倍感荣幸!在这三个月里,我们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在做人做事上,我们都装载了满满的收获与回忆……”

  记者了解到,法官培训学院设置的培训课程设置:一是书记员基本素质,包括司法礼仪、职业尊荣感、工作规范和审判纪律、心理调适等。二是审判基本程序、基础知识。三是书记员基本业务,各类笔录制作,司法文书要求、卷宗装订、司法统计等。四是硬笔书法练习,提高学员手写记录水平。五是亚伟速录技术。院长李颖满意地说,首届培训结束时,69名学员全部顺利通过了专业笔试,60名学员通过了140字/分钟的速录考核,最快的达到160字/分钟,九名没有通过的还将在三个月速录训练后进行补考。

  有关书记员的招录情况,去年经省编办批准,省法院政治部增设的书记员管理处副处长邹文梅告诉记者说,省法院根据各地需求制定全省法院书记员招录计划与条件统一招录,各地法院也可根据要求自行组织进行,招录对象为具备国民教育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必须经江苏法官培训学院三个月培训和六个月实习,再经严格岗位考核。自去年以来,江苏法官培训学院还与相关大专院校开展合作,在学制最后一年的在校生中招录学员。如去年该院从镇江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定向招录了69名应届毕业生,最终有22名学员成为江苏法院首批聘用制书记员,分配至试点法院。今年上半年,根据全省10家法院申报,由省法院统一组织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在近1500人报名中选拔了79名,再经过速录技能筛选,笔试、技能考试与面试,最终录取了67名职业书记员。

  目前全省法院在岗的编制外书记员有3000多人,在改革之前法院现有的书记员将何去何从?徐清宇说,这部分编制外的书记员正在定岗培训,待严格考核、签订合同后纳入职业书记员体制管理。同时,还将对现有的3424名编制内书记员向法官助理等其他审判辅助岗位分流。

  无“临工”:书记员经考核将分“三级九等”

  沭阳为我省人口最多的大县,作为职业书记员试点的沭阳法院共有各类“临工”书记员80人,2013年该院办结各类案件超过20000件。自去年起,经向社会公开招录与定向招录25名职业书记员,其中本院老书记员6名,他们平均工资提高了89.44%。宋飞燕说起现在的自己神情自豪:“我每分钟打字超过180个,是初级一等书记员,基本工资2600元,比过去多了一倍。”据介绍,根据“江苏法院聘用制书记员技术标准及等级晋升暂行办法”,全省14家中、基层试点法院聘用制书记员职务等级分为初级书记员、中级书记员、高级书记员,每级分别有三等、二等和一等,即“三级九等”。

  “至今年6月我结案235件,同比上升18%,平均审理期限同比减少15天,案卷归档时间缩短23天。”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法院女法官曾小青疲惫地对记者说,尽管每天很累,好在有个能干的书记员闫蓓蓓分担了不少。自建院来这家法院法官人均结案超过400件,有的书记员被累哭了,工作压力大、没有福利待遇,这些“临工”一拨接一拨,来了又走。去年10月该院与28名书记员正式签订新型合同,闫蓓蓓等成为职业书记员。依照省法院文件精神,镇江新区党委、政府批准首批单独职务序列的书记员年人均工资4.5万元,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现该院书记员最高级是中级四等,最低初级一等。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仅等级工资每月相差790元,年差近9480元。目前,各地政府将聘用制书记员的职业保障经费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省法院已协调省财政厅在法院财政经费中增设“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专项经费”项目。据了解,各试点法院聘用制书记员经费均已得到财政保障,非试点法院也有23家由财政统一负担。

  “江苏案多人少矛盾依然突出。2013年度全省共受理案件123.88万件,审执结106.40万件,结案数突破百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3.39%和11.66%。”徐清宇说,全省法院辅助人员比一线法官总数少612人,按照1:1的配置要求,中、基层法院一线缺少法官助理、书记员等辅助人员1173人。现在仍不少地区法院因缺少书记员,法官等书记员开庭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与当事人谈话或外出调查等工作只得由法官们相互协作或者等待书记员空闲再进行。7月2日,省法院在镇江召开推进会,即日起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书记员单独序列管理制度,寄希望于加大改革的步伐与层面。

  江苏法院书记员单独序列改革得到了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法院政治部主任会议上,省法院就书记员管理体制改革作了专题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