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扬州讯:日前,宝应法院妥善调处了一件涉及32名农民工出国劳务款纠纷案,涉案民工出国劳务费全部兑付,成功化解了一起极易引发集体上访的群体性案件。

宝应县环宇对外劳务合作有限公司为宝应县一家从事出国劳务的专业中介机构。2006511,该公司与湖北嘉华人力资源劳务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出国劳务合同,约定由宝应环宇公司组织数十名瓦工、木工赴卡塔尔国从事劳务,并就民工出国劳务费的结算、支付等其他权利与义务作了约定。合同订立后,宝应环宇公司按约组织了32名民工赴卡塔尔国从事专业劳务。在卡塔尔期间,由于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劳务报酬均不符合合同的约定,出国民工多次向宝应环宇公司现场管理人员反映,而该公司的现场管理人员远在异国他乡,一时无法与湖北嘉华公司商量解决方法,数十名民工情急之下集体到中国驻卡塔尔国大使馆反映情况,要求解决问题。一件原本普通的劳务合同纠纷,如处理失当,很有可能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中国驻卡塔尔国大使馆立即向外交部作了汇报,外交部与湖北省政府进行联系,要求地方政府和合同双方稳妥处理、安置好32名民工。湖北嘉华公司迫于各方面的压力,于2007农历腊月2932名民工接回国内。回到国内后,32名民工围堵湖北嘉华公司,并到其行业主管部门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和湖北省人民政府集体上访。在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行政协调下,两公司就32名民工的劳务费、民工回国及其他相关费用达成协议,并支付了首批劳务费。32名民工回到宝应后,湖北嘉华公司违反协议约定,以各种理由拒付尚欠的劳务费及协议约定的其他费用,致使民工在今年春节前又多次到宝应县政府进行上访,并欲赴京上访。

两会前夕,宝应环宇公司向宝应县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湖北嘉华公司立即支付民工劳务费及其他费用13万余元,并申请财产保全。宝应法院受理后,一方面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配合下,积极做好涉案民工的安抚工作,稳定情绪;另一方面选派业务精、能力强的审判人员办理该案。承办人员认真审阅案件材料,查找涉及出国劳务的各项法规和规章,并及时赶赴到武汉。此时,湖北嘉华公司董事长远在北京,总经理因故辞职,银行帐户无存款,公司工作人员拒收应诉材料和传票,案件处理一时陷入僵局。承办人员经过多方了解,依法扣押了湖北嘉华公司在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出国劳务保证金13万元。同时,借助该厅行政手段调解,迫使湖北嘉华公司负责人出面协调。在调解过程中,承办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适时提出分类调解的方案,要求嘉华立即支付32名民工出国劳务费,分批给付所欠宝应环宇公司的债务,终使两公司互让互谅,达成调解协议,涉案的32名民工出国劳务费5万余元当即兑现,一起极易引发的群体性纠纷终于在法官倾心调解下圆满划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