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夜话:余心清明祭
作者:朱联明 发布时间:2008-05-06 浏览次数:1971
一般人的眼里面,清明节也就是“鬼节”了,那可是有点凄风苦雨、愁云惨雾的味道,纸钱纷落,断魂催肠,墓坟堆里人影憧憧,不外是祭扫行孝的故旧亲人、儿女子孙。引申开去,总还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民俗教化所寄。
但我却独看清明节,深究了,而且有所得。
若多传统节日里,清明节最为特别,是与中秋节极为对称的节日,其蕴藏的文化内涵远胜于春节,我惊讶于她的人文的独特和人性的丰富。
她有美丽的外装。清明清明,清爽明净,怡神悦目,喊着脍炙人口,听着舒服受用,是文字堆里的珠玑,词汇大军里的将和帅。这是两颗出膛的子弹,击中了我感觉里的机敏和要害。
她更有美丽的内在。我丝毫不避嫌地重复使用这样的字眼来表述清明,因为惟其才客观,才无脂粉气。美丽的清明,真是素面朝天的大美啊,怎是去一个凡眼了得?欣遇盛世,史笔则褒嘉其为“政治清明”,而两个大大的王朝??明和清,恰恰是昏君辈出、政治长期处于最不清明的史期,这有点象相声要抖的“包袱”:极好的政治讽喻。荒淫堕落的王权者们真是亵渎了这两个美丽的字眼。
清明对浑浊。如若身处期间,我直有判若云泥的感觉,这里有个“界”的问题,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分明着泾水和渭水,是黑与白的阵营关系。也可说是理想与现实的问题,我知道我会在浑浊中窒息直至死亡,故我经常逃避现实,独爱清明,向隅梦泣。
我怕混江湖,真的怕,但看起来这恰恰是个浑水摸鱼的时代;张牙舞爪的龙虾现已成为流行美食,红红的,堆垒在人们的餐盘里,据考此辈们生命力特强,简直就是浑水里的风云人物;清水不再,据说她的土著精灵们濒临灭绝的末日就要来临了。
由此我想起与清明节相关的另一个节日??寒食节,这是更为早远、几被遗忘的节日,与清明同日,诞生于春秋时期重耳复国的故事里。晋公子重耳结束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后终于登上王座,犒封天下,这时功臣介子推却销声匿迹,藏于山野。有人向王提起故臣,晋文公重耳恍然忆起割股熬汤救主的介子推,发令全国上下寻找恩人。看轻名利的介子推闻声后即背上母亲躲进了山里。晋文公深知介子推是个孝子,推定焚烧莽林后其必背母逃出,遂纵火烧山。但等林烬山荒,依然未见人出。后搜山见两焦尸,偎抱一起,认出是介子推母子。随行权臣惊骇,文公更是嘘唏不已,悔恨自己的莽行害了品性高古的良臣。遂颁文告示天下,每年的此日不许起火生烟,寒食祭奠忠魂。怅然之余,我真的不知耽于利欲、蠢蠢欲动的今人如何看待古往之事?鉴史知易替兴衰,公认汉人有英雄气度,晋人尚清淡性虚,唐人豪迈开放,宋人榜重义气,明清仰举仁孝,但我却无法说准今人最显著的人性优点。
清明亦是我国二十四个农时节气之一。农夫十分看重这个种植时节,开疆犁土,宜农宜耕,此时布谷鸟声声,农村到处是播种的景象。而不远的将来,即是谷雨、小满和芒种,那可就是收获麦类和夏熟作物的季节了。我突然想起与《收获》齐名的国家级大型文学刊物《清明》和《芒种》,精神是人类的标杆,而文学当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财富之一,期刊寓意之深,足见两时节的底蕴和尊严。
清明节对称于中秋节,是基于节日包涵的人文景观而言。开篇所言,清明节里人们上坟扫墓,为的是祭奠逝去之人,跪拜的是一丕黄土也是一段尘世,烧化的是一沓纸钱也是原始祝愿,供上的是一束菊花也是绵长无尽的怀念,是对刻骨铭心的故往的追思凭吊;而在中秋,多是健在的亲朋好友围坐一起,品茗赏月,共叙家常。是金樽对满轮,花好伴月圆,团聚中畅想未来的样子。即是有所思念,也还是明月遥寄,千里之外共此时,而绝非阴阳之隔。对称的中秋与清明,其实包涵了生与死的话题,共同表达了人类精神的基本需求,两大节日的内核承载了对人性的静思和对情感的尊重。
清明二字,既是言境界,也是讲要求,饱含人生的哲学,是进步的对人世间的基本态度。清者修身,明者智慧,以清入世,以明治世。人们应当保持清爽明净的心态和身子骨,以警醒的姿态时时反省慎独,在忙碌中不忘洗心和醒脑,每逢清明节便重温一下人类身世的来龙去脉,并企盼在未来的自己的墓碑上刻写着:有所看轻亦有所倚重,有所止步亦有所作为,清明的心就葬在这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