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二千万元 人员全部驻庭
作者:盛茂 发布时间:2008-04-21 浏览次数:599
本网连云港讯:江苏省东海县双店镇两村民李某和王某原是同村邻居,几天前,为争一块靠路边的宅基地打了官司,两家争执剧烈、互不相让,矛盾一触即发,东海县人民法院双店人民法庭的办案法官将法庭开到了地头,邀请作为双方亲属的村委会人员参与调解,原被告最终摒弃前嫌,达成和解协议。为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近二年来,连云港市两级法院先后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全市四家基层法院的8个人民法庭改造,同时要求法庭工作人员全部驻庭办案,给基层农村群众提供了良好的诉讼环境,坚持落实人民法庭“诉调对接”、巡回审判等工作制度,给涉诉群众提供了更大方便,破解了群众“打官司难”的问题。
连云港市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全市基层人民法庭原先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审判工作需要,给基层农民诉讼带来极大不便。为提高解决纠纷能力、方便人民群众诉讼,便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近两年来,全市两级法院着力加强基层人民法庭建设,着力改善基层法庭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使人民法庭真正成为践行司法为民的前沿平台。
在加强基层法庭建设过程中,我市两级法院积极争取党委、人大和政府支持,协调用好财政资金,按照规范化、规模化的要求,结合辖区面积、人口分布、诉讼需要等因素,对法庭布局重新调整。东海县将驼峰人民法庭搬迁改建为白塔埠人民法庭,将青湖法庭搬迁改建为房山人民法庭,与原有的双店人民法庭一起均匀分布于县城的东、南和西北三个方向,并为每个人民法庭配备车2台车,极大地方便了全县20多个乡镇场100多万农民的诉讼。灌南县田楼人民法庭在建设过程中,当地党委政府经常深入到工程施工现场,协调解决矛盾纠纷。今年底,全市8个人民法庭将全部达标,并要求法庭工作人员全部驻庭。
在加强法庭硬件建设的同时,全市两级法院还加强对基层法庭的指导,积极探索“诉调对接”工作方法,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既减少了群众的诉讼负担,又减轻了审判人员的办案压力。双店、房山、白塔埠、石桥4个人民法庭实现网上立案,对于尚不具备网上立案条件的人民法庭如灌南县田楼法庭,也能够做到电话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全市8个人民法庭在辖区都设立了巡回审判点,就地开庭,拉进与群众的距离,到农民家门口为老弱病残等特殊诉讼群体提供诉讼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的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