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盐城讯:东台法院时堰法庭以大调解机制为依托,主动与公安机关基层警务工作相衔接,共同建立“诉警对接”互动机制,在第一时间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一做法受到省高级法院和公安厅的高度评价,最高人民法院也以转发信息的形式给予了肯定。

20073月,时堰法庭针对辖区内交通事故频发、一般侵权类案件增多,相关司法资源利用不够及时、充分的实际情况,与辖区公安派出所、交巡警中队联手探索建立“诉警对接”工作机制,协同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一年来,法庭案件结收比同比上升了8.2%,调解率上升了11%,上诉率下降了6.4%20083月,东台法院与东台公安局在辖区镇派出所正式挂牌成立“诉警对接工作室”,并建立“诉警对接”协调小组,规范化、常态化开展工作。

在“对接”的具体过程中,双方直接对农村“三养”、一般人身财产侵权、相邻关系等纠纷案件进行协作,努力让当事人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让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公安派出机构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法庭派员到场进行法制宣传并依法协调,充分发挥当场立案、公开审理、确认调解的司法功能,巩固公安机关的调解成果;法庭在法律文书送达、证据保全、诉讼保全、案件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公安机关派员协助。2007年,时堰法庭共委托公安派出机构调解交通事故等纠纷案件36件,其中达成协议26件,占72%,既及时地化解了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了去年以来“诉讼爆炸”给人民法庭带来的案多人少矛盾日益突出的现象。一年来,该庭案件平均审理天数同比减少了4.2天,审判人员人均结案数上升了41%

200762411时许,姜堰市沈高镇吴某与内蒙古某羊绒织造公司车辆在东台境内发生交通事故,吴某受伤并构成八级伤残。溱东交巡警中队接到报警后,立即告知时堰法庭派员到场参加协调。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双方便达成协议:负主要责任的内蒙古一方先行垫付医疗费3万元,其余部分待法医鉴定后由法庭委托交警调解。没过多久,溱东警方便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调结了此案。916,吴某就拿到了6万多元赔偿款。吴某逢人并夸:“法庭和公安联合起来为民办好事,是我们老百姓的福啊!”

2007年,在配合处理辖区内3镇环污整治、2个镇的工业园区建设、时堰老镇区改造、204国道改道拆迁等工作中,“诉警对接”工作机制也发挥了显著作用,获得辖区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