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从这里流淌
作者:刘秋苏 发布时间:2008-04-08 浏览次数:734
青春是宝贵的,奉献着的青春是美丽的。在在被称为“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的徐州市丰县,有这样一支优秀团队,他们青春有为,使司法文明形象在渗入爱心的审判中不断升华。这,就是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丰县人民法院少年法庭。
“圆桌审判”唤醒沉睡心灵
少年法庭于
2002年夏天,16岁的周某因沉湎于游戏厅盗窃案发,父母得知后,感到丢脸不愿见他。为找到打开锈蚀心灵的钥匙,法官史炜和书记员在太阳炙烤下,多次向他的父母说理讲法。“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父母感动之余愿意参加庭审。为避免给周某上造成重压,法官将法庭搬到了圆桌前。法官细雨般的教悔,和风般的呵护,使周某感动得流泪忏悔道:“法官阿姨,我错了!”帮教期间,史炜还拟定了与监护人、被监护人的“帮教协议书”,多次交流沟通。如今周某已是大酒店的经理了,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圆桌审判只是少年法庭审理青少年犯罪案件的一个侧面。事实上,法官们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心血,他们用爱心去温暖、用真诚去感化、用道理去挽救,让一个个浪子回头。20年来共审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84件469人,少年保护案件116件137人,无一人重新犯罪,真正做到了“春风不让一木朽”。
爱心热线从这里延伸
“叮铃铃……”听到急促的铃声,刚走进办公室的王红卫庭长赶忙去接电话,并翻开“未成年人法律维权咨询热线记录簿”。少年法庭每名法官的记录簿上都密密麻麻记载着很多名字,这里有在缓刑期满考上大学的蔡某、有在鼓励下学习技术最终找到工作的吴某……
2007年12月,16岁的金某在校与人打架,因学校让他叫家长不敢回家,流落街头。身无分文的他在一家商店偷了50多元钱,可心里总犯嘀咕,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通了“未成年人法律维权咨询热线电话”。王红卫了解后,一边稳定他的情绪,一边派人找到他,与其父母一起教育了金某,使其认识到错误。就这样,一起违法犯罪的隐患,在爱心感召下得以化解。
自
让搁浅的小舟顺利启航
在法官的眼里,这并不是教育的终结。在他们的建议下,学校同意保留宗某的学籍,并落实了相应的帮教措施。宗某的父母现在逢人就说:“没想到犯了罪的孩子还能够继续上学,这多亏了法院的法官啊!”
齐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法官们的精彩演讲,给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法官们的倾情教育,使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违法和犯罪,规范了我们的行为,也提高了自我防范意识和防卫能力。” 这是丰县中学的一名学生激动地评价法官们的工作。
为了预防、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少年法庭特别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他们先后与丰县中学、丰县民族中学等学校结成了共建单位,并共同创办了家长学校。法官们深入县城、乡镇的中小学校向师生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近年来他们先后讲课120余次,受教育的中小学生达10余万人。同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还开展了“救救孩子”、“托起明天的太阳”、“希望的明天”等大型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路漫漫其修远兮”。少年法庭的法官们伸出年轻的双手,擎起希望的火炬,让爱心流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