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无锡讯:20077月,潘某被发现在河道内死亡,身上多处伤口,家属认定潘某等间接故意杀人,但公安尸检结果显示,潘某系溺水死亡,周身伤痕符合轮船螺旋桨所致。家属遂提起人身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并多处上访。江阴市法院在立案环节进行耐心的法律解释和情况释明,最终息诉息访。近来,无锡全市法院立案调解息诉88起,有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

立案环节是人民法院解决矛盾和纠纷的第一道关口,也是司法为民的窗口。近日,无锡中院颁布三个文件,施行诉访分离,强化立案调解、规范判后释法,努力解决申诉、申请申诉难、涉诉信访效率水平低、诉讼数量多和当事人对法院证据采信、事实认定等理解难的问题,积极适应修改后的民诉法施行,从立案环节深化司法便民、司法为民。

施行诉访分离是无锡中院探索的一项工作创新。他们调查发现,在数量众多的涉诉信访中,以实现诉权为目的的申诉、申请再审与以实现其他权利为目的的信访交织,合理要求与不法方式汇集,给涉诉信访的有效处置以及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有效解决申诉、申请再审难问题和提高涉诉信访处置效率水平为目的,合理确定并理顺了“诉”、“访”之间的关系,从处置方式、处理原则、处理程序上实现诉访分离。申请再审的处理以立审分离、分阶段审查、再审启动事由法定以及再审有限性为原则;涉诉信访以分级负责、归口管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等为基本处理原则。将申请再审案件的处理纳入诉讼程序的同时,重点对涉诉信访的处理进行了规范,构建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涉诉信访工作模式。2005年以来,无锡涉诉信访逐年大幅减少,2007年涉诉信访总量处于全省最低。

无锡法院不满足于现有的调解模式,着力在立案环节进行调解,力求在第一时间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减少诉讼的发生,减轻当事人讼累。在组织上,设立立案调解合议庭;在范围上,科学确定适用立案调解的案件;在期限上,合理限定立案调解期间;在程序上,规范立案调解各环节。从程序启动、权利义务告知以及调解过程等方面规范立案调解的运行。同时明确规定,当事人在立案前经立案调解达成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不收取诉讼费,经立案后达成调解协议的,减半收费。近日,一起180人的群体性拆迁纠纷,经无锡中院在立案环节进行调解,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防止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日前,一离婚案件双方当事人对财产分割分歧较大。一审判决后,一方当事人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了原审判决。几乎是同样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条款,但法官给予了判后释法,最终当事人息诉服判。此类案件发生多起。为此,无锡中院把判后释法作为一项制度来执行。对当事人提出的疑问,法官一般在15天内及时作出回复,不得无故拖延。要求答疑法官对当事人针对案情、裁判的疑问当面作好解释,做到证据采信公开、事实认定公开、法律适用公开,对相关法律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对证据的采信、取舍以及事实的认定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

为激励和监督判后答疑制度的有效运行,无锡中院将判后答疑与岗位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由信访办公室定期对判后答疑工作情况进行通报,并作为法官年度考核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之一。将判后答疑纳入信访流程管理,实行原审承办负责制、预约答疑制和报结制。